人类似乎对于综观全局有着某种难以抑制的渴望,希望对开源这件事掌握的清清楚楚。是谁让开源发生的,是谁在维护开源的发展,又是谁不断地让ta投入。很可惜,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一小部分,任何想获得更多,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是各类summit、conference、meetup等events等终极意义,我们通过交流保持同步!如何判断一本书是否价值高,可能不是说能否读的下去,或者说太过于大部头,来进行判断,回到知识的角度,就是说一本书是否很好的组织了所承载的知识,是否能够解惑。当然,和读者的出发点也有关系:是想要一个手册?还是要一个解释?还是一个描述?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一本需要作点文章来判断的书籍。在一个庞大的经济系统或市场中,寻找出隐秘的供需关系并不容易,太多的表象容易迷惑我们,阻碍我们是识别其中的真相。这里不妨使用一个诘问:如果人人都掌握了真相,那么还会那么多人犯错吗?物理往往都有非常多的表象,更何况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我们能否发挥想象力?将历史上的一些事件联系起来,这恰恰是历史应该去做的事情,我们在开源软件知识财产相关法律的文章回顾了十几篇文章,我们仍然没有说到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开源市场的形成,有没有公司公然违反许可。无处不在的开源软件是如何在法律的威严下一步步渗透到今天的地步的?本文试图解释一下这个。历史充满了迷人的答案,很可惜,只有少数人愿意去从历史中寻找。自由和开源软件虽然占据了组织的数字化主流,但是并不大多数人所关注,就像所有珍贵的发明和创造一样。如果你对整个信息的历史感兴趣,那么你也会发现自由和开源软件的历史是多么的令人欲罢不能。大语言模型下的生成式AI,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现实世界,开源也概莫能外,无论从其本身的技术、能耗等切入,还是从它所波及的范式转变范围,我们都需要重新思考,本文翻译自Linux基金会首席经济学家Frank Nagle 最近就Linux基金会的一个关于劳动力研究报告发表的一篇,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开源为什么可以成就Linux、Kubernetes、Androids这样的超级项目?从组织的角度去审视这些项目的亲力亲为者们,我们会惊奇的发现,他们是超越过去几十年来所诞生的任何一个生产组织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我们需要一个解释。在贫瘠的开源思想的市场上,仍然有执拗的人在不断的探索,哪里人迹罕至,环境恶劣,但是又有着无比的吸引力,带着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精神,义无反顾的开拓!第三届OSPO Summit [1] 即将在今年年中举办,距离活动已不足两月,笔者打算就当前的一些情况,和大家聊聊为什么要拥抱开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历史往往就会和我们开大大的玩笑。适兕实在忍不住体验这个思维的实验,想象虚拟的历史,于是尝试花几个月的时间翻译。Enjoy!Happy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