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项目办公室,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还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存在,但是随着开源成为显学知识,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开源的技术栈被企业管理所知晓,那么隐藏在其水下面的冰山就会逐渐的显露出来,那么即将出现的就是人才的紧俏,你是否准备好迎接全新挑战了呢?将人群区分出来,是商业的必经之路,总是有人愿意购买,无论是商品、服务、理念、承诺,开源项目所形成的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知识财产抽象物品,软件作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解,不同的使用者授予不同的许可,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将文章凑成书,是需要努力的,不然就是乱七八糟,不知所谓的信息罢了。多样性一词的理解有很多,开源世界的多样性往往是指人们的文化、宗教、种族、肤色、性取向等等,但是我们这次对话的角度稍偏离了这些,而是指向了实现开源的方法论和途径上。实现开源的方法有很多种,全看当事人如何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或者是如何理解赛博空间的文化、伦理和规范。我们无时不刻都需要对话,我自己最亲近的人,和自己的朋友,和自己的敌人。离开对话,我们似乎变得没有意义。开源的世界里很难没有对话,离开对话,协作将无从谈起,从IBM 拥抱 Apache 到Netscape 发布firefox,再到Kubernetes 进入CNCF,甚至是那次定义开源的关键会议都是从对话中产生的。[1]开源本身的文化固然可贵,但是这毕竟是现代社会中极少数的一个群体采用了一种看似可以的方法,从人数的占比,以及在现代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来看,显得微不足道,当我们面对探索太空、破解基因、利用RNA、气候变化等更大的难题的时候才会发现,开源是镶嵌于其中的,而文化不过是众多文化中一种罢了,不是计算机革命,根本就不显山不露水。知识藏于何处?人类社会为何能够实现跨代的传递,奥秘何在?开源的知识藏于何处?当然是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了,开源的历史并没有多久,从出现到现在也就20多年,加上史前的年份,也不过40多年,那么将这些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的话又在哪里?说万维网可能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是书籍就会让人心安。我们打算从对话开始来构建开源的世界,从虚构开始,从项目出发,试图从开源世界中形形色色的项目、共同体、技术本身、社会行动等发掘开源的根源与核心,不过,更多的还是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找到确定的方式:开源何以发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从确定性的寻求角度来看,我们是害怕改变的,可是开源的核心要义之一就是开放,拥抱更多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在开源的世界里必定有处于前沿的内容存在,这些无论是信息技术本身,还是让协作发生的规范、道德、伦理与法律经济秩序,相比于实在的物体,那些抽象的制度和社会知识才是开源更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