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之道」

非官方观察:DeepSeek 的开放之路系列之二:重识 GitHub

人们对 GitHub 经常有太多的忽略,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代码托管平台,殊不知它的另一面:人才市场、训练材料、社交平台、分发内容,DeepSeek 的项目几乎就是以GitHub上的仓库为中心,进而发展的。借着DeepSeek 的风头,笔者打算和大家谈谈一直以来对GitHub的认知和理解。

非官方观察:DeepSeek 的开放之路系列之一:arXiv

DeepSeek 以开源的名义火出了圈,尽管目前在大模型这个新生事物的共识上,开源还处于争议和争执中,非营利机构OSI有全新的定义[1],当然每家大模型也在定义,如llma,那么除了代码之外,还有哪些是开放的,可修改的等等都是模糊地带,笔者对这个新的领域并没有关注太多,毕竟原来的开放源代码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不过,借着如此出圈的事件,赶一个热度,也捋清一下大模型的打磨过程。

「开源之史」系列之前传:回顾:已有的开源历史书籍和论文

历史的撰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除了时间这个重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需要另外的视角。《开源之史》的写作异常艰难,因为作者试图采用很多角度:许可、技术、文化、全球化等,这也意味着对于作者的挑战,将所有这些视角综合起来的能力。

窥视脑回路:<think>标签带来的 DeepSeek 现象反思

脑力劳动工作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源之道」·适兕很幸运的成为其中的一员,作为开放、变化、上游优先的倡导者,坦然接受并积极拥抱,并努力寻找新的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机会。

所谓的开源人才是个伪命题:适兕在最近的访谈中如此评论

我们为什么要照镜子正衣冠?答案是为了满足他人的审美,或者是社会的文明约束。但是,有没有人在意自己每天的谈话了呢?过去的我是毫不在意的,直到这次访谈,突然发现自己的表达需要大量的上下文,否则,对方根本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作为布道者,无法简化开源背后的各类知识,确实是件颇受挫折的事情。

开源之播·Episode 14 :适兕 对话 孟伟

大模型是2024最火的技术热词,历史上的人工智能从未像大模型这样的被人们所热捧,甚至带来了恐慌。这都是在生产端,然而其实,对于行业来说,大模型的落地却屡屡受挫,最后一公里成了难题,大家都在试图找出可能的路径。行业成立联盟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