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正在成为公有云巨头们的战场
Wed Jun 28, 2017 | 38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8 分钟 | |
开源成为热门的由来
计算机编程在大型的项目中表现的至关重要,代码的优劣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而编码本身是一项非常需要沉浸的艺术,优秀而卓越的工程师非常的难求。然而,资本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又非常的求才若渴,苦于寻找,鉴于目前的大学教育,毕业生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培养,而且还不知道结果。突然有一天,人们发现开源社区简直是人才的巨大宝库,这里的优秀的编码人员实在是实打实的,有实际的架构设计、代码实现,于是乎,蜂拥而至!开源社区的人才成了企业争夺的对象。
时代变了,过去的软件产业是先有商业产品,然后社区有人重新实现,如操作系统,web服务器等,现在则是领先的技术先开源,如Docker、大数据生态、机器学习等。
技术社区所成立的基金会,开始渐渐的进入了商业化运作,如Linux基金会、OpenStack基金会,在培训、会议、宣传上推波助澜。更要一提的是GitHub代码托管站点,改变了人们的协作方式,影响已经不止于代码领域。
是的,开源是炙手可热的流行词汇。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很多关于开源的新闻和事件。开发者、技术人员热爱开源,公司愿意助力,这是一个开源的时代。
三则看似无关的新闻
- 2017.6.16 Google开源了 TenSorFlow 的对象发现,继续完善人工智能方面的生态布局。
- 同一周,AWS 更新了Blox ,媒体称AWS Blox 进入竞争激烈的容器市场。
- 也就是在17号,微软公布了另外一则消息:微软成为Cloud Foundry黄金会员,并且支持更多的开源数据库,包括MySQL、PostgreSQL、Cosmos DB等。
是的,就是在同一周,仿佛是商量好的一样。
另外再补充一条,Azure在29号又发布了关于Azure支持的Linux操作系统系列的新闻:Linux On Azure,支持几乎所有主流的Linux发行版。
是什么将他们放在一起了呢?
我们来看一章图:
(图片来自Gartner(2017-6)
全球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的魔力象限,作为领导者的AWS和Azure,以及强有力的角逐者Google。换句话说,公有云三巨头正在展开激烈的竞争。
为什么会这样?
都想在未来取得领导地位和竞争优势,这是不争的事实。前十年的云计算,伴随着电商、大数据的发展,以虚拟机实例和存储空间为核心,基本上是AWS的天下。微软依靠一招“微软热爱Linux”,硬生生的将自己转型成为了公有云供应商,然而Google,却没有占到任何的便宜,虽然有着优越的技术优势和文化口碑,但是始终没有赢得大众用户的芳心。
于是,Google 痛下决心,从红帽挖来了高管来主持云计算业务,那么红帽的最大武器就是对于开源的理解。在2015年,发布了两大重量级的开源项目:Kubernetes 1.0和TensorFlow ,两年过后,这两个开源项目的发展的超乎意料的好。
先说Kubernetes,在容器编排领域,已经是事实上的王者,除了项目本身的技术优越之外,还有着超强的社区运营能力,赢得了业内的尊重和信任,已经构筑了完善的生态系统。最新的版本1.7刚刚发布,已经对于传统应用的支持上升了一个台阶。
然后是TenSorFlow,人工智能是当前技术、投资界炙手可热的话题,但是TenSorFlow已经占据先机,扛着人工智能的民主化的大旗,两年过去,也已是赢得了很多重量级的用户,尤其是来自学术界的青睐。
巨头总是在布局未来,AWS和微软有如此巨大的优势,当然不希望输掉未来,既然Google是用开源来作为武器,那么就用开源砸回去。于是就出现了争相开源相关项目:
容器编排:
公司 | 开源项目 | 备注 |
---|---|---|
亚马逊 | Blox | |
微软 | Deis | 收购Docker未果,收购了Deis |
Kubernetes | Kuberntes已经有Linux基金会旗下的CNCF基金会主持 |
机器学习:
公司 | 开源项目 | 备注 |
---|---|---|
亚马逊 | MXnet | |
微软 | CNTK | |
TenSorFlow | 案例更多些 |
除去开源项目之外,三家公司的云计算服务,均有对应的运行环境和服务,而这才是他们真正角逐的地方。因为这是能够给他们带来收益的地方。而开源本身,除了构建生态之外,就是对于知识的传播,外围生态、下游用户的“知识”捆绑。
号外:AWS 也开源
从15年开始,微软就开始高调宣称自己“热爱开源”,云平台Azure不断的接纳开源项目和产品,并且在今年成为了GitHub上排名最靠前的代码贡献公司,似乎微软并没有什么沉重的历史负担,一副赚到钱为原则,开源可以给我带来利润,那么就拥抱开源。我们就不用多说了。
Google 当然在开源的盛名是由来已久的,除了每年一度的GSoC之外,今年还特别的推出了Google开源站点。读者可以参考我在InfoQ发表的文章:Google 教你如何“做”开源。
我们今天来细细的谈一下AWS对于开源的理解和相应的成绩。大体上分为如下几点:
基于开源项目的云服务(产品)
这才是AWS对于开源的理解的精髓所在,其实,话说回来,公有云的用户大多是开源技术的重度依赖者,因为其软件栈或者是LAMP架构,或者是LAMP架构的衍生,我们简单列个表格来看下AWS产品线,基于开源项目的产品都有那些:
ASW 产品名称 | 对应的开源项目 | 备注 |
---|---|---|
Amazon EC2 | Linux,Xen | |
Amazon EMR | Elastic Hadoop | 这是更新最为频繁的产品,几乎和社区的同步。 |
Amazon ElastiCache | MemoryCached | |
Amazon RDS | MySQL/PostgreSQL,用于 MySQL &PostgreSQL 后端的可扩展的 Aurora | |
Amazon OpsWork | Chef 自动化服务平台 | |
Amazon ECS | Docker 编排 | |
Amazon CloudSearch | Elasticsearch |
上述的这些产品是严重依赖于开源项目的,而且还是整个IaaS服务的核心产品。
自己捐献的开源项目
除了我们在前面一章列举的在机器学习(MXNet)和容器编排(Blox)方面的两个开源项目之外,其实AWS还有很多开源的小项目,和现在很多的保守的公司一样,均是托管在GitHub之上,URL分别是https://github.com/aws和https://github.com/awslabs,多数是一些小的工具,如命令行管理工具aws-cli;Python的Serverless微服务架构,用于AWS的chalice,等等。
AWS 在捐献项目的运营方面明显要弱于Google,表现的基本和本土的企业差不多。
向上游贡献卓越的项目
我们在列举AWS产品的表格的时候,已经看出AWS是严重依赖开源项目的,那么作为精明的“两个比萨”团队,是不可能不考虑经济因素的,所以参与到上游是理所当然,我们就来看看对上游的项目贡献:
对Linux内核的贡献:
- ENA: 一个网络模块的驱动
- Annapurna : ARM 64芯片支持
- 雇佣了Linux的一位卓越贡献者:David Woodhouse
最大的参与度还是Hadoop 生态系统,超过100个卓越贡献。
零星的项目就很多了:Docker、Boto、Apache系列等。
参与的开源组织
想很多传统公司一样,开始的时候都会参与一些开源的组织,AWS概莫能外,这是研究所决定的。
AWS 是Linux基金会的银牌会员,其中在Linux基金会下的项目成员有:
- Xen 项目的创始成员、咨询成员。
- CII(核心基础设施计划) 的创始成员。
- OCI (开放容器计划)的创始成员
同时参与的还有ToDo Group、开放媒体联盟、Open-MPI。
招徕开源人才
AWS还从Netflix请来了相关的开源人才:Adrian Cockcroft,曾任职于Netflix的开源团队;以及Zaheda Bhorat,曾经参与过Google GSoC和SalesForce的开源团队。
是的,无可否认的是,AWS也是开源的受益者,相对于Google和微软,AWS依然对于开源的拥抱还差了些,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要知道,算经济账也是亚马逊的基因之一。相信终究有一天,亚马逊会全面拥抱开源的。
谁会赢?
这个还未可知,谁赢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从竞争中获益,彼此通过创新,征服用户才是王道。在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服务运行在云中,而云需要不断的变革、创新,方能满足需求,赢得未来。
谁是最终的受益者
大公司开源是有着明确的目标的,当然,所有的目标最后都可以归为一点:盈利。这是商业的核心所在,也是资本的精髓。让我们来看下企业通常考虑开源的益处:
- 参与到自己所依赖的项目,快速的增强产品特性。
- 吸引并留住优秀而卓越的人才。
- 改进代码质量、文档、模块化以及重用性。
- 将开发和测试的资源池化。
- 让大众来验证架构的设计决定。
- 在这个生态环境下保证能够跟上步伐和处于中心位置。
- 建立信任以及协作的基础。
从公司参与开源的角度,不外乎以上这几条,当然还存在,对自由软件有着独特的情怀等类似的使命。赢得名与利,这是企业最根本的益处之所在。
开源,从来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对于云计算的用户来讲,竞争导致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力,不会被锁定和捆绑,开源使得自己的技术不会落伍,保持跟上潮流。
至于开发者,从心所欲,选择自己认为技术、工程、设计最强的那个,将自己的才华、激情奉上,向成为大师的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即可!
结语
开源,无疑已经成为大厂商攻城略地的地方,成为未来布局的沙盘。反观本土的企业的如阿里云、腾讯等,也已经逐渐的开始布局开源,虽然相对走的比较艰难,但俨然慢慢的开始走了,因为在本土开源,最难的是认知和文化的问题,或许再加上一些伤痕的余波,所以开源布道任重道远。但有了企业的领衔,相信未来可以加快这一过程。
参考资料
来自AWS reInvent 2016 的演讲: AWS re:Invent 2016: Open Source at AWS—Contributions, Support, and Engagement(ARC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