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之史」系列之四/六:自由软件运动的源头——黑客文化简史

围绕一类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可以发展出一批相关的人群,我们耳熟能详的创客、极客,就是如此,这类人群在历史上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从建筑工程到制造工具,计算机也不能例外,自从发明以来,就有一群有一群的工程师不断的形成各自的风格和文化,以及坚守的价值观、伦理,其中对后世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类叫做 Hack 文化,这类人叫做Hacker,做的事叫 Happy Hacking。

Thu Jul 7, 2022 | 34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7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经验总结

我们每个人只能生活在有限的一个或几个文化中,作为文化性动物[1],无论是从身体的条件,还是从周边环境的局限,人还是融入附近最为高效,对于某个专门分工所必须遵循的禁忌、规则、祭祀、仪式、规范等,就是形成亚文化的沃土。当我们在追溯开源之史的文化史部分时,其实就是在从经验中寻找这些,也就是说在开源的世界里,人们是按照如此去工作和协作的,而不是其它的方式。

例如上一节提到的GNU宣言,也是一种当事人有意的去进行一种文化倡导,从发言者 Richard Stallman 自身的背景而言,他更希望将自己在 MIT 人工智能实验室里的氛围应用到GNU工程中,在失去校园、实验室之后,面向社会大众的一种做法。那么我们就需要从GNU宣言里的各种表达,来追溯影响它的黑客文化,这就是我们这个小节的来由。

诞生于大学校园、俱乐部与科研机构

写下这个标题,笔者突然觉得有点多余,显然工业时代的卡点计时式所孕育的一定不是理解世界的原理和运行法则,快速的机器操作让人哪里有一丝的空闲思考,但是又觉得哪里不对。黑客文化的诞生几乎和计算机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正如计算机不是诞生在具体的某处,而是开放交流的多处开花的结果[2],黑客们也不是一个人,诞生在一个地方,而是很多人[3],在多个地方出现。

从一份词汇表说起

Jargon File[4], 像社会上很多特定的群体所形成的一种语言上共识之后固定下来的行话,和我们展示了它的特点:

全面的黑客俚语纲要,阐明了黑客传统、民间传说和幽默的许多方面。

这是一份由黑客自己所建立和维护的手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维护者从Guy Steele到Eric Raymond,最初从MIT 人工智能实验室、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贝尔实验室等学术机构的计算机相关开发者们的日常词汇的收集和总结,并在80、90年代进一步开发,尤其是Eric Raymond 接手之后,融入了大量的Unix文化。

开发者常采用的变量名举例,如foo、mung、frob等都是黑客们的发明,另外也从现实中处理问题时来吸纳,如FUD在该词典中就是在SCO和IBM的案件中被写入的。[5]

代表人物及其所在单位

《新黑客词典》的第三版维护者Eric Raymond ,写过一篇短文,如何成为一名黑客[6],其中给了一条建议:

态度不能代替能力:要想成为黑客,你必须养成这些态度。但只凭态度并不会让你成为黑客,就像只凭态度不会让你成为冠军运动员或摇滚明星一样。要成为一名黑客,你需要智慧、实践、投入和努力。

正如笔者在《开源之迷》中所描述的开源英雄一样,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介绍下被wikipedia所列出的黑客代表人物[7],及其所处的机构,当然,最主要的是以黑客的方式所创造的数字项目。

Richard M. Stallman 和 MIT 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的先锋人物马文·明斯基所创建,给予教授和学生极大的宽容,当然也是能获得资源的绝佳场所,黑客一词的来源,即来自MIT 更早的Tech Model Railroad Club (TMRC),在1970年代,Richard M. Stallman等一干最早的计算机黑客在这里如鱼得水的做着想做的事,利用PDP-10完成各种数字世界的可能性挑战,[8] 当然,LISP 语言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这里也是 Richard M. Stallman 最为留恋的地方,也是最为怀念的人生时光,他在这里认识了最早的黑客们:Bill Gosper、Richard Greenblatt、Hubert Dreyfus、Gerald Sussman等[9]。

来自贝尔实验室的Dennis Ritchie、 Ken Thompson,也是被世人所公认的黑客,他们一起发明了Unix操作系统,将黑客精神体现在具体的技术之中。Thompson 还利用学术交流机会,将Unix带到了伯克利,让Bill Joy 有机会做出自由分发的发行版BSD…….

教授会退休,学生会毕业,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习惯和使命,在进入80年代后,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开始式微,黑客文化也开始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

黑客的遗产

当软件从硬件分离出来之后,软件的商业化迅速崛起,而技术精湛的黑客们是商业公司高薪聘用的首要对象,在资本面前,黑客文化显得有些守旧、理想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而Richard Stallman 却不肯放手[],原来的共同体成员已经散落于纷纷成立的商业公司之中,而学术机构也在进行代际更替,青黄不接之际,Richard Stallman只能自己重新构建,试图找回过去的荣耀,但是不得不解决团结问题、资金问题以及对应的技术问题。

2003年之后,黑客行话就再也没有更新了[10],这也意味着黑客文化的彻底衰落,或者乐观的表达,黑客文化已经渗透到了具体的自由、开源项目之中,而毋需提醒和布道。

颇为幸运的是,互联网的私有化及其崛起,让自由和开源运动的发展超越了地理的限制,在cyber空间形成了强大的共同体。利用黑客的遗产,完成了统一的使命、动员力量和工程推进。

分支与黑化

黑客并没有完全的围绕在Richard Stallman 的周边,而大多数选择了低调的创新,争取更多资源,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在数字世界选择创业,他们更加愿意依靠资本的力量,硅谷著名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Paul graham 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当然他还为自己归类为黑客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更实用,也更接近真实。[11]

黑客的遗产,并不是都能被良善所利用,在突破授权方面,就被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用户的人所利用,并试图采用黑客这个正面的词汇来为自己辩护,于是,一群靠着脚本窃取他人计算机上的财产的犯罪分子被大众所接受了,名字也叫黑客。

尽管老牌的黑客们打心眼里瞧不上这些人,认为他们是cracker,破坏者,反社会的,但是他们的危害性,确实让这个名词走进了大众视野。被彻底的黑化了,有的时候也是百口莫辩。

开源的继承与发扬

开源运动的发起与进化,已经不再提及任何有关意识形态的内容了,更加的务实和实用,早期发起的前辈们,本身就是黑客的一员,理所当然的认为人们理应将黑客当作做事的基石,但是,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开源几乎就只剩下软件开发和协作了,正如Richard Stallman所下的断言:

1998年,自由软件阵营中的部分成员分裂出来,并以“开源”为名继续开展活动。一开始,由于“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一词可能引起歧义,这才提出开源这个说法。但是很快开源这词便开始异化,使得其背后的逻辑与自由软件运动的初衷相去甚远。[12]

新一代的开发者,则完全不在乎这些,他们默认在GitHub这样的开源代码托管社交平台工作,和赛博空间的陌生人协作,在现实世界可能更多的是与宠物在一起[13]。黑客的文化所照耀的时刻,最多也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布道师,偶尔感慨和怀念一下罢了。 [14]

参考资料

  1. 《文化性动物:人类的本性、意义与社会生活》,罗伊· F.鲍迈斯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5
  2.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中信出版社,2017-4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cker_culture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2
  4. Jargon File, http://www.catb.org/~esr/jargon/html/online-preface.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2
  5. FUD, http://www.catb.org/~esr/jargon/html/F/FUD.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4
  6. How To Become A Hacker ,http://catb.org/~esr/faqs/hacker-howto.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8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acker_culture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8
  8. 《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美] Steven Levy,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31
  9. 《若为自由故:自由软件之父理查德·斯托曼传》, [美] Sam Williams,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4
  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rgon_File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8
  11. Great Hackers, http://www.paulgraham.com/gh.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2
  12. 为什么开源错失了自由软件的重点, https://www.gnu.org/philosophy/open-source-misses-the-point.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2-07-18
  13. 《Working in Public:The Making and Maintenance of Open Source Software》,Nadia Eghbal,Stripe Press,2020-8
  14. 《How Open Source Ate Software:Understand the Open Source Movement and So Much More》,Gordon Haff,Apress,2021

关于作者

「发现开源三部曲」(《开源之迷》已出,《开源之道》《开源之思》撰写中。)作者,「开源之道:致力于开源相关思想、知识和价值的探究、推动」主创,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布道者(2022年度团队主席),云计算产业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个人开源专家,Apache 本地共同体北京成员,CCF 开源技术丛书编委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