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之史」系列之一/九:开源的治理之道——非营利组织与解决难题

人性是脆弱而贪婪的,人类社会通过文化和制度来约束人性,任由人性的肆意妄为,造成历史的悲剧数不胜数。开源的起源是从个体的意愿出发,希望大家共同完成一个伟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但是如何保障最后的成果?个体又该如何保障自身的生活来源?俗语云‘活人不会被尿憋死’,总是有办法的,社会创新乃良策也!

Tue May 24, 2022 | 27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6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从制度变迁和演进来看开源的发展

无论是前面商业的发展,还是学术的资助,甚至是共同体的倔强挣扎,开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仍然无法得到解决,但是人类从来没有让困难给吓住,一个有意义的项目,社会如果让它自生自灭,开源显然也发展布道今天。

人类具有传播文化的倾向,知识具有溢出效应,那么是不是有那么一种可能性,通过协商、担保、社会声誉等各种方式,让项目的开发者能够继续体面的从事开发工作,同时让更多的人能够从项目中受益,让我们来看看非营利组织是如何一步步解决这个难题的。

「开源之道」以前的文章参考

笔者在《开源之迷》里对于开源的非营利性组织有一个短小的描述,也在2019年有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考察,详情请移步「开源之道」导航找对应的文章。但是并没有详细到每个组织的演进历史,这些组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创建的,以及最后运转的机制,并实现项目集体行动的保障。「开源之史」的这个系列系统找出其中的脉络。

( 图片来源:https://blogs.ntu.edu.sg/hp3203-2018-29/tragedy-of-the-commons/ )

“公地悲剧”的故事

“公地悲剧”一词来源于 Garrett Hardin 在1968年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文章所取的名词,Hardin 要求读者拟想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牧场。然后,Hardin 又从一个理性人的角度考察了这种情形的结构:每个放牧人都从自己的牲畜中得到直接收益;但当他或其他人在牧场上过度放牧时,每个放牧人又因公共牧场退化而承受延期成本;因此每个放牧人都有增加更多牲畜的动力。结论[1]:

这是一个悲剧。每个人都被锁定到一个系统。这个系统迫使他在一个有限的世界中无节制地增加他自己的牲畜。在一个信奉公地自由使用的社会里,每个人趋之若鹜地追求他自己的最佳利益;毁灭就是所有人的目的地。

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样的例子并不遥远,农业集体化所造成的农民积极性降低,直到安徽小岗村所引领的包干[2],而改变了惨状,才有了后来的“家有余粮,心里不慌。” 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缔造了人口红利的高速发展。当然,人类历史上不乏类似的悲剧,从苏联的农场到现代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关系等[1]。

人们是很会从历史中习得教训的,既然这样的资源可持续问题无法避免,那么就需要从其他角度来进行解决。

私人还是政府?

当看到悲剧的时候,绝望者会抱怨人性,但是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霍布斯提供的方案:交给政府[3],后来的被称之为黑板经济学的萨缪尔森也是如此建议的,但是法律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并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以英国的灯塔为例,辩驳了私人也能完成隔离收费,让公共物品可以获得有效的维护,大众也可得到持久的服务[4]。

当然,这个不同的国家采用的政治制度不同,倾向性也不同。在我国,大部分资源还是由政府来进行分配的,尤其是重要的资源类。

人性的假设

在人性的频谱上,多数人都会选择一种去做决策,在频谱的两端,法国的思想家卢梭认为,人是好的,是社会以及各种制度将人变坏了,只有恢复自然,才能释放善意,人们就相安无事,愿意彼此帮忙,而霍布斯则安全相反,认为没有社会和制度,会造成[3]: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仇恨,人们在饥饿、野蛮和残暴中死去。

当然,我们现实生活中,或者在开源中并没有这么多极端,但是仍然无法走出这个范畴,在开源的世界里,有一部分人认为所有参与开源的人都是道德上的极品,有宗教般的热忱;也有一部分认为来开源的都是窃贼、小偷、不劳而获的搭便车者。

怎么假设取决于本人所处的环境、想象力、背景知识、以及价值观等多重因素。人们做出不同的假设,就会采取不同的措施。

开源没有进入公共领域

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开源项目的所有权,并没有被创始人或团队置于公共领域,从Richard Stallman 发起的GNU计划,到伯纳斯·李的www技术,从Linux 内核到 Apache Hadoop,从Google 发起的android 到Kubernets……

一件思想的作品,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全球人类都可以享用,也就是说再也没有人有动力去继续开发了,任何人都可以拥有它。连所有权都和作者无关了。

开源没有选择公共领域,是因为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就无法解决集体行动的问题。也无法解决激励这个根本的动机。

集体行动的逻辑

Mancur Olson 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以个人追求自己的福利为参照,对促使个人追求他们共同福利的困难性,作了一个与囚犯困境博弈密切相关的考察。认为:

具有共同利益的个人会自愿地为促进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

那么,围绕开源项目而形成的共同利益群体又该如何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当他们能够解决内部的协作问题的时候,如何从社会中其它团体进行交换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生产出来的物品,如源代码开放的软件,如果没有人付费或捐赠,这个共同体本身就是脆弱不堪的,无法继续前行的。另外,内部的技术决策和利益不同也会造成共同体的分裂,著名Unix 衍生版BSD就是最佳实例。

这一切该如何是好?

商业公司之外的选择

商业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推动,是一项现代社会了不起的举动。很多软件都采用这样的方式发展的非常不错。但是,商业公司所树立的高墙——禁止软件用户学习源代码、修改和分发,会进一步阻止创新的发展,也有垄断的嫌疑。

那么将开源项目以进行非营利性组织来进行相应的治理,作为一个法人实体,存在和交互于社会之中,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这个组织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开源项目至关重要的问题:

  • 厂商中立
  • 合法接受财物捐赠
  • 法律相关处理,尤其是知识财产相关,如商标、著作权和专利
  • 雇佣专门的项目重要人才
  • 项目技术在更大范围的宣传与教育
  • 造势,引起社会重视
  • 公共信任

其实,无论做再多的事,总归是一个目标,让开源这件事能进行下去[5],让人类延续,迎接更大的挑战和解决更难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6-1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691416 ,最后访问时间:2022.5.24
  3. 《利维坦》,[英国] 霍布斯商务印书馆,1985-9
  4. 《企业、市场与法律》,罗纳德·H·科斯,格致出版社,2014年9月
  5. 开源:一场无限的游戏, https://opensourceway.community/posts/opensource_culture/open-source-an-infinite-game/ ,最后访问时间:2022.5.24

关于作者

「发现开源三部曲」(《开源之迷》已出,《开源之道》《开源之思》撰写中。)作者,「开源之道:致力于开源相关思想、知识和价值的探究」主创,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布道者(2022年度团队主席),云计算产业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个人开源专家,Apache 本地共同体北京成员,CCF 开源技术丛书编委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