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 APAC 开源布道者分享系列之四:如何去组织活动

有些事情必须在现实中才能完成:握手、眼神交流和肢体表达。开源诞生于Internet,却在现实中构建信任,组织活动不是开源的附属,而是开源的增强。

Tue Feb 1, 2022 | 18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4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村落效应”与社会性动物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让人类按下了暂停键,对于开源的影响莫过于无法举办面对面的见面会,以探讨一些技术和项目,这其中的原因,恐怕还是要追溯到我们人类进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之间的差异。

按照人类学家的说法,我们走出部落其实没有多久,尤其在中国,城市化还没有完成了。也就是说,所谓的完全的互联网化的交互,人们并没有完全的适应,我们依然需要面对面的握手、寒暄、问候,盯着对方的眼神,看着对方的谈吐举止,进而建立沟通和信任。

线下活动对于开源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的同时,本土化才是关键。而线下的本地活动,对于人本身迈出舒适区有非常好的助力作用,另外,所谓的”一回生二回熟“说的就是建立共同体的必备步骤。。

活动的类型与优势

线下活动,通常是以Meetup为主,辅以其它的形式。Meetup 会拟定特定的主题,如开源文化之多样性分享,OSPOlogy 分享与学习等等,然后召集分享者议题,最后以大家讨论为主。

Meetup 可以独立组织,有时候,也可以借着一些开源大会的机会,乘势举办一次,主要是有些共同体本来就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当然,最为常见的还是本地的聚会。

相比于线上的,线下的优势,主要还是人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构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现场交流(眼神、肢体)更具魅力,表达也更加清晰。当然成本相对来说也高了点,毕竟我们身处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所有人的约会见吗的时间都是稀缺的。

如何策划并落实

“内容为王”,这是恒久不变的道理。没有内容的活动,最好不要做,正如Linus对于文档的描述一样,要么写好,要么不写。也就是说活动必须以内容为中心。笔者在这里建议的原则是:“宁缺毋滥”! 离开内容的社交,仿若蜻蜓点水。

在开源的世界里,公开招募演讲,任何人都可以提交,只要内容符合主办方的要求。也就是说在邀请定向的某个领域的行家之前,尽可能的去招募有意愿演讲的工程师、布道者,

笔者的忠告是,千万不要去找公司的公关或是市场部之类的,活动可以不办,但是播放超长时间的广告,参与者确实是味同嚼蜡,会对活动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也会对组织者的声誉造成不良后果。

一旦优质的内容确定了,工作其实已经完成了一大半了。接下来要做的时候,就是将这些信息尽可能多的告诉潜在感兴趣的群体,传递的信息一定要精准:

  • 什么主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 什么时间
  • 什么地点

当然,举办活动还需要另外也非常重要的工作,找到场地赞助商或个人是颇为关键的,现场活动的各种场地支持者、主持人都是非常关键的角色,需要在活动前都要一一落实。

工具篇

开源世界的活动,由于其公开透明的特性,所以工具的选择也倾向于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和参与的,以邮件列表为最佳上选。当然当下的app做的也非常的不错,如Meetup、活动行等,作为host使用足够的好了。另外思否也支持活动的推广。

目前基于web的多人协作文档,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人数少于50人,协作文档也非常的棒,信息要精炼,参与者能够迅速的不超过2分钟就能获得关键点:时间、地点、主题

行为准则

开源世界是一片文明的沃土,这里不是无主之地。 参与开源的活动,一定要详细列出参加者须遵守的准则。以及本土的法律法规。而且一旦遇到违反行为准则的,一定要及时处理。

关于行为准则,可参考Linux基金会的活动行为准则:https://events.linuxfoundation.org/about/code-of-conduct/

本土的特别之处

本土有着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很难去建立一个基于兴趣的meetup,除非某个技术比较热门,或者是排场、名头比较大。所以,如果要是在本土策划一些活动,那么可能要从热点、赚钱与否、干货学习等角度去思考。

注重单位效应

即使是参加活动,我们也会听到“内外部”之分的话语,也就是说,在很大一部分人的认知里,参与开源活动,不过是想利用外部,补贴自己在内部的工作。这是个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作为开源的组织活动者,要充分的理解参与者的背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

一定要记得拍照片

这是LF APAC 开源布道者ZhiQiang 的建议~ 这非常符合“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的历史观。更是符合人们回忆时头脑中闪现的一张张画面。

推荐读物

适兕的力作《开源之迷》,在《第五章:开源世界的日常 》的第九节:“村落效应:重要而必需的线下见面会”特别讲到了关于线下活动的来龙去脉。读者可以进一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