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企业为什么更需要开源项目办公室?
Fri Apr 28, 2023 | 40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8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企业的本质
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1937年发表了惊世骇俗的论文《企业的本质》,并于199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产业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来予以解释。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当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等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的边际成本时,就是企业规模扩张的界限。[1]
有了科斯的这个理论,我们对于任何的企业都有了一个锚定,或者是对企业进行了祛魅,不再会对它眼花缭乱的外表所迷惑: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力、采用工薪制度、为员工按月购买劳动保险、有层级代理机制、对人及劳动进行绩效考核、维护知识财产法、拥护经济法律秩序,这一切的背后仍然是让分散的人们集体行动起来去实现具体的目标。
从个人激励的角度出发,企业有着巨大的优势:通过为员工提供优厚的待遇来获得高回报!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金钱,社会地位、归属感则为补充,让企业成为了推动世界进步的主要力量之一。回到我们的信息产业,尤其是软件,成就了巨头企业,从Microsoft到Oracle再到Apple。
但是,这并不是世界历史的全部,还有其它的方式来开发软件,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而来的Linux、Apache、Kubernetes等开源项目及其共同体,在软件生产领域已经立足,和商业巨头驱动下的项目分庭抗礼,至少可以说和企业达到了同等作用的效果[2],并行成为现代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其作用对于推动世界进步不可或缺。
开源的本质
作为新生事物所产生的新的关系,开源重塑了几乎人类组织的方方面面[3],首先是从财产权开始颠覆着人类历史上基于土地、建筑和钱币形成的观念,进而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劳动分工: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从事或参与的工作,再而是创造性的利用了现有的著作权制度,将版权修改为copyleft,保留了所有参与者的权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获取信息的更为贪婪的需求,更为夸张的是,数字世界中代码可以是法律,规定人们可以这么做而不可以那么做,甚至人们也没有什么可选的,因为即使花一辈子也读不完律师们写的许可,当然到了今天,代码俨然成为了一种权力[4],随着大数据的累积和垄断,不仅可以远程删除人们家里的电子书、相片,甚至可以以推荐算法操纵人们的信息感知,而这一切,没有了开源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开源背后的组织力量是共同体驱动的,说起共同体,我们会自然想起近现代科学力量的崛起,以及二战之后,科研院校的不断涌现。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的开发就是得益于这个群体的存在,最初是同侪之间的代码分享:利用高校和实验室之间的访问:所形成[5],伴随着互联网和万维网的发展,以这样分布式开发代码的方式渐渐的成为了互联网和万维网的主流,很难将它们之间彻底的分离出来,于是基于虚拟的共同体成为了生产的主要组织,以及为了让这些组织的项目继续发展,进而发展出非营利基金会、商业公司等[6]。
合则双赢
开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撑起了现代数字世界,企业避无可避[7],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开源化,企业从交易成本的角度考量开源的所有权、开发方式、分发权、共同体规范等,完全没有必要去控制和铲除开源,相反,还能在服从许可和遵守规范的情况下成为开源世界的一份子。将开源视为敌人,并不符合企业的本质,更像是霍布斯笔下的野蛮未开化:所有人都是敌人。
合作,是人类进步的核心缘由,尤其以二战之后的博弈论研究成果,合作的获益要远远大于为敌![8]
开源共同体,也不是理想中人人自觉高素质的幻想之境,相反,咋一看,这里完全难以找到秩序,鉴于其不设门槛的做法,没有分辨能力的人会误以为走进了“海盗”的天堂,这里充斥着不如意的抱怨,没有及时回报的burnout,甚至会让人感到其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其开放性、适应技术的组织、基于许可的社会机制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强大力量。
某种程度上,自由市场,不是所有公司都需要售卖软件,但是所有的公司都是软件公司[9],也就是说这个自由市场还是非竞争的,这决定了这二者的结合,去掉任何一方,对于另一方除了受损之外,没有任何益处,反倒是相互合作更能让双方都彼此受益,共同进步。
本土的难题
本土的历史是丰富的,一旦谈起士绅、乡土、社区,总是让人们想起了淳朴的乡村社会,它的力量来自于人类社会强大的规范力量,也就是无序法律和权力介入的自然形成的社会中,这对于一个几经变革的社会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暂且不论经历了一百年的伟大的革命,即使是近40多年的高速发展,也让传统的社会面临分崩离析,新的组织力量是城市化之后的现代规章制度下的单位。换句话说,在社会变迁之下,本土的组织更加倾向于基于权力层级代理构建起来的法律实体,而自发秩序下的虚拟共同体的可行性极低,或者说还需要很久的建设。在物理空间之下的共同体建设已经是如此之难了,更何况是 CyberSpace 中的虚拟共同体,更是将“护犊子”的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如此的挑战面临Apache 项目共同体、Linux Kernel 共同体几乎无法立足,反而更多的成为了破坏性力量。
如何破解开源在本土的发展难题,是摆在我们当前的巨大的任务!或许,笔者所持有的一个观点:在有理性的思考之下,开源项目办公室的辅助,或许是一种融入开源世界的可行路径。换句话说,也是回应本文的标题:本土更加需要开源项目办公室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尤其是在有效利用开源以取得长足进步,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OSPO Group 收集的本土活动
知识是分散而流动的[10],OSPO 的特性更加决定其在不同的组织有着全然不同的形式,于是交流、沟通、碰撞成为了自身的一个重要的反馈通道,作为OSPO Group 的重要行动:举办活动,让知识流动起来,通过分享问题,而寻求不同的视角和解决方案,于是活动频繁,并不断收集汇总:2023 年 OSPO 相关活动一览表。
LFAPAC OSPO SIG 每月都有一次走进企业的活动(简称“开源万里行”),常年征集如下不限于主题的分享:
- 知识财产权相关主题:许可协议、著作权、专利、商业秘密、商标、合规等
- 安全:技术的吸积效应会导致复杂度上升,开源已经是超越人类的巨大创造难题了
- 管理: 企业采用的考核制度,与开源共同体之间的异同之处,尤其我们需要摸索出一条兼得的途径
- 预算: 开源是需要付费的,付多少划算?不付费显然是吃亏的,究竟是多少?所谓赢亏也
- 商业环境: 模式、制度、习俗等都是开源发展的先天条件,OSPO 能否发展,也取决于此
- 文化: 不同的环境、价值观,会有不同的行为,企业和开源并非水火不容,也并非水乳交融
- 教育:作为最具挑战的环节之一,培育企业员工认识开源需要相当的努力
提交地址:CFP — LFAPAC OSPO SIG “开源万里行” 议题征集
就作者写作本文时正在征集分享议题的大会有:
OSCAR 开源产业大会 2023 开源项目办公室分论坛
从组织理论的角度而言,开源共同体和企业有着本质的差异,尽管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二者都是人类集体行动的集合,具体到个人,则有千差万别的激励差异,对于现有的任何组织而言都是充满挑战的事情。好在挑战归挑战,总是有解决办法的。
为了让企业具有对开源更加全面的认知,特别策划了开源项目办公室分论坛,诚邀OSPOer前来分享、交流、探讨和表达,欢迎任何企业拥抱开源相关的主题,例如但不限于:
议题提交请点击:OSCAR 开源产业大会 2023 开源项目办公室分论坛 speaker征集。
Linux 基金会 KubeCon + ContrainerCon + Open Source Summit
KubeCon + CloudNativeCon 将于 2023 年 9 月 26 日至 28 日聚集来自领先的开源和云原生社区的采用者和技术专家。加入我们目前的毕业、孵化和沙盒项目,共同促进云原生计算的教育和进步。
开源峰会是开源开发人员、技术专家和社区领袖的主要活动,旨在合作、共享信息、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推进开源创新,确保可持续的开源生态系统。这是开源代码和社区贡献者的聚集地。
议题提交请点击:Call for Proposals 提案征集 主题类型可选择:共同体、开源项目办公室和开放治理
参考资料
-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简介, https://www.163.com/money/article/8LBV2ENA00254T39.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3-04-28
- 《创新者:一群技术狂人和鬼才程序员如何改变世界》,[美] 沃尔特·艾萨克森,中信出版社,2017-4
- 《开源的成功之路》,Steven Webe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06
- 《算法的力量:人类如何共同生存?》, [英]杰米·萨斯坎德(Jamie Susskind),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2
- 《Twenty Years of Berkeley Unix:From AT&T-Owned to Freely Redistributable》,Marshall Kirk McKusick, https://www.oreilly.com/openbook/opensources/book/kirkmck.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3-04-28
- 《开源之迷》,适兕,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02
- https://www.linuxfoundation.org/research/business-value-of-ospo?hsLang=en ,最后访问时间:2023-04-28
- 《Getting More: How You Can Negotiate to Succeed in Work and Life》,[美]斯图尔特•戴蒙德,中信出版社,2018-6
-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every-company-is-a-software-company-six-must-dos-to-succeed ,最后访问时间:2023-05-02
-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https://www.163.com/dy/article/DRMM0TD80521CI3B.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3-04-28
关于作者
「发现开源三部曲」(《开源之迷》,《开源之道》《开源之思》。)、《开源之史》作者,「开源之道:致力于开源相关思想、知识和价值的探究、推动」主创,Linux基金会亚太区开源布道者(2022/2023年度团队主席), 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OSCAR(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起)个人开源专家,OSPO Group 联合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