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凭什么必须是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

一直以来,我都佩服那些从微观入手,再到宏观涌现的科学家们,如史蒂文平克、伊恩·布鲁玛等,作为一名写作者,对这样的表达和创作是神往的,那么我能不能做到了呢?开源是我目前花时间最多探索和思考的领域,那么我就这个话题来进行一次尝试,回答一下十四五规划为何将开源写入的深层次原理。

Wed Dec 15, 2021 | 52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11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 |

从拜登新基建法案说起

2021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两党基础设施建设法案,使之成为一项法律,该法案总投资额高达1.2万亿美元,是美国50年来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法案。[1] 这算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了,不过我们想要讲清此事背后的故事,我们还需要将时间拨回到2016年。

2016年以英美为代表的民主国家,发生了两大我们后来可以称之为是倒退的事件: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这意味着民粹运动的抬头,也就是说在全球化,各国抬高自身的竞争优势的情势下,那些保守的拒绝开放的传统派人士选择了排外[2],果不其然,在过去的四年当中,美国的政治一塌糊涂,尤其是以特朗普发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以及各种排华。闹剧归闹剧,但是妖风四起,搞得大家不得安宁。

其中,让美国这些保守派看到的是中国制造,以及中国基建狂魔的崛起,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抢走了美国人的饭碗,导致他们失业,底特律、匹兹堡的衰落。美国的那些精英们可不这么想,精英们更多的思考的是全球供应链、品牌提升、人才转移等,换句话说,新时代的资产正在往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地方转移。

美国仍然在做着两极分化的事情,著名创业家、世界首富Elon Musk 正在将自己全部的有形房产出售完毕,马不停蹄的开发火箭、电动汽车、加持数字货币、超级隧道地铁,并打造一个Tesla的品牌帝国,另外一个超级首富,也在投资太空旅行,并自己也体验了一把,杰夫·贝佐斯的Amazon和AWS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分别称之为电子商务和云计算。高科技跨国公司的财富让人膛目结舌,Apple 是一家集品牌、全球供应链和设计的超级无形经济典范。

无形经济的崛起

想要解释无形经济,我们先需要解释什么是有形经济,自古以来,肉眼看得见的财物:“斯有土,斯有财”,高楼、汽车、人力、办公桌、食材、公路、铁路、机场、珠宝钻石……没有比一个人更能了解财物的重要性了,我们甚至都不需要作出解释。

但是,当下的经济远远不止这些,政策、法规、信任、软件、互联网、品牌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经济也应计入[3]。

在一款叫做“十三邀”的采访节目中,许知远对话胡润[13],后者说许知远打造了一个价值5亿元的品牌,也就是说“十三邀”这档节目是可以用现实的资本来进行衡量的。而十三邀具体是什么,连创始人貌似都说不清楚,号称是十三不靠,从演员到作家,再到科学家。

让我们回到开源,著名非营利软件基金会Linux Foundation 称旗下托管项目价值:5百4十亿美元[14], 无独有偶,Apache Foundatain 称旗下托管项目价值:2百2十亿美元,而这些估值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商业软件公司的估值,然而,复制、修改、学习、再分发,以及售卖这些软件都是被鼓励的。然而,这些代码是无形的,也是无重的[19]。

然而,我们的世界正在被无形的经济改变,或者说无形经济正在变得对于人类来说不可或缺,用图表来表示的话,没有无形经济的衡量,人类世界是处于停滞状态的[3]:

多数的有形资产都没有“独特”之处。某些定制的机器可能较为独特,但是大多数的有形资产并不具备这一特性。一家银行可斥资建造气势宏伟的总部大楼,在大厅内可以看到宽敞高阔的中厅、色彩缤纷的鱼缸和简约清新的前台,但其他企业同样也可以做到。相比之下,种种无形资产——企业声誉、产品设计、客服培训则颇具独特之处。

这意味着Apple 、Google、Amazon、Starbuck、Microsoft 拥有的并不是建设的豪华的总部大楼,而是品牌、供应链、设计、组织、文化所构建的无形的内容,当有形可以被模仿,利用速度可以赶上的时候,哪些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的怎么同步并超越?

创新看来是个避无可避的了!而创新是什么?除了开放这个充分条件之外,我们还能想到什么?

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应该是什么?

经济学家Yochai Benkler 为了解释技术,将网络分了如下三个层[4]:

根据网络设计者的技术思路,Benkler 建议我们将通信系统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以便理解。最底层的是“物理”层,信息通过它来传递。物理层包括计算机以及将计算机接入internet 的网线。中间层是“逻辑”或“代码”层,即那些让硬件运行的代码。这里,我们可将Internet的基本协议以及在协议上运行的软件纳入代码层。最顶层是“内容”层,即通过网线传输的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包括数字图像、文本、在线电影,等等。

我们通过这样的划分层次的思路,也可以来理解数字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所谓的物理层的设施,如基站、光缆、机房、电力、手机等,但是更多的是我们看不见的:协议、代码、流程、数据库存储、数据清洗与分析等等。

假如可以粗略的分析一下诸如京东、淘宝、AWS、抖音、微信等这些技术的整体架构,犹如GitHub上著名的面试项目:从键盘输入到屏幕显示的工作原理[5],或者是经典计算机原理诠释著作:《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6], 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从编译器到中间件,从各种类库到网络协议实现,从用户界面交互到最后的计算机执行。我们就会看到开源技术栈占据了绝大多数,当然,我们是无法接触到全部的方案的,我们只能从零星的、碎片式的信息来进行推测,即使如笔者这样的曾经工作过的公司,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对外界透露细节。最为安全的表述,就是引用第三方,尤其是安全机构发布的内容[7]:

如果要在这里解释的话,技术的累积效应[8] [9]让开源成为现代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这是坚实的、充分的解释。

或许我无法说服你,毕竟软件本身是运行在远在天边的数据中心里的,需要深入这个行业的人,才能去接触并理解乃至控制。但是,现实会用事实在应验,举一个最近的开源项目安全影响范围的例子:即log4j[10]的一个可远程执行的漏洞,所影响到的十分广泛[11]。也就是说开源是以和任何其它类软件可以混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服务的,有可能就是和人们直接交互的App,也有可能是在互联网最基础的环节如域名解析。应验了那句准确的描述:开源无处不在

当你拿起手机,使用任何一个app,用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生活的时候,开源的代码及其软件都在为你服务,而且它占据了这个整体的事件的90%左右的执行。无论是网上购物,还是指挥家中的扫地机器人,还是采用在线协作文档。我们这时可以毫不夸张,淡定的讲:

开放源代码就是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

这还不是全部,一定会有人充满质疑,开放源代码是非竞争性物品,怎么来进行博弈和比赛?如果我们投入到开放源代码中,竞争对手也可以直接使用,哪里还有优胜可言?

如果资源是非竞争性的,那么控制体系的惟一任务就是确保资源的生产。

———— Elinor Ostrom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在有形的资产当中,公路、铁路、管道、电力输送、高楼……这些物理层的,需要现实的条件:土地、人力、金钱等,可以比拼速度、规模以及产出,所以,当人们控制了某些条件,比如设计图纸、人力教育,那么就会有胜出。但是在无形的代码、规则、流程等方面,比拼的不再是控制,隐藏秘密,而是谁能快速的学习,面对人的体能极限能够传承,在接下来的创新中走的快一点,这其中,人是最大的限制,缄默知识也就是无法用人类现有的语言、文字甚至是教育都难以完成的传递,成为了最大的障碍。在对于软件的代码而言,开放是其最好的进化方法。

我们不妨以Web3.0为例来尝试一下预测开源的重要地位,在硅谷著名投资机构a16z最近发布的一个关于web3.0的landscape[12]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采用开源,从区块链到DAO,犹如过去的每一次技术的迭代,我们看不出任何新奇的内容,不过是全新的组合[8]。当组合的时候,封闭的技术是不会被采纳的,他们只会将自己所认为的优势所在不见天日中,牢牢的看守着,以防他们学习到。

从个体到团队,谁能先掌握前人所缔造的技术,谁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下一次挑战:从破解人类基因到探索宇宙,从治愈疾病到多行星生物,从延长寿命到心理奥秘,显然不是防着竞争对手,而是要让竞争对手紧跟着学习,欢迎随时退出。

这就是人类新的竞争之道,直面自己的局限。

开源将何去何从?

塑造现代数字世界的底层基础设施软件有哪些?这恐怕是思考宏观经济的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当然也是很多人好奇的地方。

让我们回到本文的开头之处,拜登政府无论怎么去达到他的政治目的,比如安抚民粹、反全球化保守派的情绪,都有故作姿态的份,因为面对新型的问题:气候变化、新冠疫情、身份认同、不平等,这根本不是解决办法。Kevin 曾写过一篇给白宫的信[16],建议不要搞贸易战,而是要加强开放,投入更多的无形的开发,尤其是前沿领域,从人工智能到无人驾驶。

而中国则在其重要的国家发展规划里,将开源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17]:

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即使在开源,这仍然是两种力量的不同运用,在美国人看来,小小政府不要管那么多,自发的社会团体自然会去做,而且在过去的20多年,开源发展的步步为营,节节升高。

拥抱开源本身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忘了开源协作的前提:互联网,这个由人类自身所打造的新的空间,改变了很多事情,从支付到物流,从教育到生产,从沟通到附近。作为互联网的发明者,以及吸引www的创始人Tim lee 加入的美国,在互联网上拥有绝对的领先力量,其它主权国家选择了采用法律手段来制衡如欧盟,或者是采用筑墙的方式来进行强力控制。Kevin 最近也分析了中国的一些项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的项目的可能性[18]。开源是中国的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是战胜反智主义、卢德主义的机会,这是共识,但是具体的策略上,目前似乎还存在着大量的争议和困难。

从领先的,解决问题的角度,我们应该大力的拥抱开源,发挥人才优势,在未来赢得时间、赢得优势。但这似乎超越了个体的决策,仅仅做个思维上的考量,如果说个体去拥抱开源的话,当然是回归开源最初的地方,寻找初心。但个体的力量是微弱的,面临各种力量的规制,除了要仰望星空,还要看好脚下的路。

参考资料

  1. https://new.qq.com/omn/20211119/20211119A06EO600.html, 美国又赢了?拜登签署1.2万亿基建法案,中国制造或成最大赢家, 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5
  2. 《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 [美]迈克尔·桑德尔,中信出版社,2021-9-1
  3. 《无形经济的崛起》,【英】乔纳森·哈斯克尔 / 【英】斯蒂安·韦斯特莱克,中信出版集团,2020-1
  4. 《思想的未来:网络时代公共知识领域的警世喻言》,美)劳伦斯﹒莱斯格,中信出版社,2004-10
  5. https://github.com/skyline75489/what-happens-when-zh_CN, ,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6.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Randal E.Bryant / David O’Hallaron,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1
  7. https://www.synopsys.com/software-integrity/resources/analyst-reports/open-source-security-risk-analysi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8. 《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布莱恩•阿瑟(Brian Arthur),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4-1
  9. 《Overcomplicated: Technology at the Limits of Comprehension》,[美] Samuel Arbesman,湛庐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5-31
  10. https://logging.apache.org/log4j/2.x/index.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1. https://github.com/cisagov/log4j-affected-db,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2. https://a16z.com/wp-content/uploads/2021/10/The-web3-Readlng-List.pdf ,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3. 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j1zb3ff.html, 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4. Https://www.linuxfoundation.org, 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5. https://blogs.apache.org/foundation/entry/the-apache-software-foundation-announces67 , 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6. https://www.wired.com/story/opinon-the-future-of-american-industry-depends-on-open-source-tech/, The Future of American Industry Depends on Open Source Tech,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7. https://blog.csdn.net/kaiyuanshe/article/details/114909256,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8. https://interconnected.blog/open-source-in-china-next-four-years/, Open Source in China: Next Four Years,最后访问时间:2021.12.16
  19. 《无重的世界》,黛安・科伊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