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被忽略的开源经济学报告 —— 再读 Bruce Perens
Wed Feb 13, 2019 | 54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11 分钟 | |
引言
开源之道在2018年一月份,专门写了一篇关于 Bruce Perens 的文章:Bruce Perens,向全世界宣布“开源”的人,对,没错,就是这位跨界的、才华横溢的开发者、律师,然而,我们在文章中也提及了他在2004年公开发表的一份关于开源经济学的报告。适兕由于各种事情,并没有细读它,直到近来得空整理自己打印出来的paper的时候,于是干脆细研一番。可是读完之后才发现。这是一篇既被程序界,又被经济学界忽略的重要文章!忍不住和大家分享、解读一番。
论文背景
写这篇论文的时候,Perens 的身份是乔治华盛顿大学网络安全政策研究所的开源高级研究员。当然我们也知道Bruce Pernens 的其它身份,他是开源运动的领袖之一,Debian/GNU Linux的领导者、也是开源定义的发起者。他当然是开源的坚定捍卫者之一,那么作为理解商业的自由软件追随者,他要从经济学角度来告诉世人,开源是有未来的!
于是,有了这篇:The Emerging Economic Paradigm of Open Source,翻译过来就是:开源的新兴经济范式。
相信以直觉指导自己生活的人,开源的怎么能够产生经济?其实这个因果关系,和人类犯得大部分错误一样,确实是错的。但是需要给世人一个说法,这就是Perens所要解释的初衷。开源可以完全在传统的开放市场经济学的背景下解释,事实证明,它与资本现象有着非常强的联系,而不是人们直觉上认识的那样。(比如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评估一个项目价值:如何评估一个 Linux 发行版的总体成本。)
论文结构
相对于一般的学术论文,这篇文章可能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而是以问题引入,然后逐步回答的过程,最后以几个零碎的、人们常见的疑问做出回答。
- 提出问题:开源的经济学基础
- 最为常见的问题误区是什么?
- 开源软件开发的经济优势
- 开源经济的组成部分
- 总结
- 接下来的研究和阅读
重要观点汇总
开源仅仅礼物经济吗?
在开源之道图书和文献共读的2019第一期所读的图书《软件悖论:商业软件的崛起与陨落》导读+书评,有一个重要的软件悖论:软件是如此的重要,是上升到公司战略层次的重要,然而其商业价值却在降低?是什么导致这样的一种情况? 那么,也就是说过去几十年,商业软件的崛起,让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生产的软件可以直接当做产品来售卖,而且还价格昂贵。所以,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大概率事件的是:“所谓做软件,就是生产和售卖软件来赚取利润。”,以至于开源本身的特性之一:可以免费的获取! 这条就被所有人误解。以至于人们认为开源是和经济不挂钩的,它是道德和理想主义者意念的产物,走不了多远!然而,持这样想法的人是错的。Bruce Perens 开明宗义的告诉你:“开源之有着深厚的经济学基础的!” 不止于 Eric Raymond 在《大教堂与集市》所称的“礼物经济”。 如果仅仅是礼物经济的话,那么后来的各种大公司的介入就无法解释了。那么这个基础究竟是什么了呢?请接着往下读。
为什么人人都希望是微软?
开源之道注:微软是售卖软件许可商业模式的开创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成就了一个商业帝国!所以这里的微软是指这样一类公司,并不是特指哪家叫做Microsoft的公司。
将软件当做商品来售卖,或者视软件公司为供应商,这是很多人的思路,包括现在的从业人员,当然我们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有反思的能力。那么就会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下个微软?”
其实,由于中国长久以来的对于书籍、音像制品的观念,如何以自由开源软件成为下一个微软? 这样的问题大概才是人们真心想问的。如华创资本的投资人谢佳在知乎上发表了开源102:开源在商业中的竞争优势到了开源中国就被更该为: “大厂小厂都在搞开源,它真的能赚钱?” 投机者到处都是,不劳而获又不会受到惩罚,又是一个道德大于法律的人情历史国家,从来就不缺乏规则的投机者,那么开源是首先被这些人能够看到,并利用的。所以,这也是这些人经常问的问题。
接下来,Perens 提出了一个现在看来是众所周知的观点,但事实证明,微软模型只占当今企业制作和使用的软件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软件是企业自身开发的,而不是用来销售的。也就是说所开发的软件和所有的工程问题一样,你得有一个目的:完成某个特定的事!没有一家软件公司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 理解这一点是解释开源经济的良好开端。
自由软件与开源的区别
作为“Open Source”的定义者,Bruce Perens 当然对自由软件和开源有着深刻的理解,是平衡的艺术大师!这里他提到开源是基于自由软件的理念的,即 Richard Stallman 在1983年提出的自由哲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开源之道特别赞赏这样的科学精神,之所以今天能走到这里,全是靠着前人的成果!无论我是顺着还是颠覆。反观国内乱象:总是称自己是石头蹦出来的齐天大圣!
然而,Perens认为:”Stallman 选择了一个吸引程序员的哲学表达。而商人都是实用主义,更感兴趣的是经济利益。” 于是,联合Eric Raymond 选择了以更为务实的方式和商人们接触,并期望这些商人们能够从中看出自由软件的诸多益处。于是,开放源代码定义诞生了!
开源重新定义了经济关系
企业软件客户之间形成了新的点对点直接关系,他们均能够直接参与开源软件的开发,从而彼此成为了彼此的软件开发人员(好基友)。 软件供应商之间也形成了新的关系,他们在开源项目上合作,而在其他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 客户——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现在客户与软件供应商一起共同参与软件的开发。 由于许多供应商可以访问相同的源代码,并支持基于该开源项目的商业产品,因此客户被供应商锁定的概率较少,而且排他性也较低。 由于这些变化,新的供应商出现了,现有供应商开始用开源产品替代专有软件,从而形成了一个往前滚动的正循环。
Perens 在2005 列举了三个事实,这在今天看来绝对是具有超级预见性:
- Linux 操作系统,一位在他20岁读大学的时候写就的一个爱好者的程序,彻底征服了商业的计算平台。
- IBM 向来是保守业务的缩影,不再强调其数十亿美元的“AIX”操作系统,而是支持由松散的程序员联盟开发的产品,没有共同的财务动机、没有公司命令可以约束他们,其领导者没有权力但尊重他人。
- 微软面对的是一个十多年来从来没有遭遇的竞争对手:一群愿意放弃自己产品成果直接收益的程序员!
要想解释这些看起来蛮“魔幻现实主义”的现象,我们就要跟随Perens的思路来深入理解开源经济。
寻找软件的经济学驱动力
Perens 问了一个直接的问题:What is the greatest economic impact of Microsoft?,肯定不是 Bill Gates 的个人财富,也不是微软公司庞大的雇员和跨过企业。是因为微软开发的产品,可以帮助其他企业能够更为有效的生产,微软就是一个工具制造商(tool-maker)。
再次考虑一下软件在企业的功能:绝大多数企业都不是软件公司,他们售卖轮船、汽车、食物、衣服等等,但是,软件可以让这些企业更为高效,也更有效益。当客户家中最复杂的输入设备是按键式电话时,请考虑计算机电子表格之前的财务计划,电子邮件之前的通信以及客户对计算机界面。实际上,我们非常需要它,即使大多数企业不销售软件,任何50人或更高的企业都可能雇用程序员,网页设计师或脚本编程系统管理员。 对于那些企业而言,软件是技术的关键,而不是产品。
如果你读过马克安德森著名的软件正在吞噬世界的话,再对比一下这个思考,要知道这是比安德森早7年的论断。
拥抱技术与企业优势
拥抱技术对于企业很重要,但是不用非得成为技术提供商,如果一家卖书的公司,那么书就是他的核心收入,那么为了卖书了投入一些技术,是时代必须的发展需要,否则就要被历史所淘汰。有的媒体标题党说IT不再重要,人家的意思是IT并不是你的主营业务,这点一定要搞清楚。
所谓的竞争优势,就是当顾客同时面对贵司和贵司的竞争对手,会根据贵司的优势而选择贵司,这就叫做竞争优势!Perens 举的是Amazon和 Barnes and Noble 的例子,Amazon的推荐系统就是竞争优势。 很明显,贵司是不应该将这些是竞争优势的软件给开源的,因为这等于花费巨大的精力的创新之处被竞争对手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这不符合常理。理解了这个,那么看官应该理解了什么是非竞争优势的内容了吧!在这部分即使竞争激烈的公司也是可以协作的,比如开源就是最好的例子,IBM和HP在开源的世界中,都竞相贡献力量,然而他们却在各自的商业擅长的地方各显神通。
其实,基础软件都是大家的非竞争优势,操作系统、web服务、数据库、java应用服务或其它中间件、图形桌面、浏览器、email客户端、电子表格、文字处理、演示文稿等等均可以是公司的基础设施软件。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whether software is differentiating is whether or not your competitor can get the same software. Neither Microsoft software nor Linux and Open Source can help you differentiate your business for long,because they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 They differentiate against each other, they just don’t differentiate your business.One or the other can save you money or make you more efficient, but in general they don’t make your business more attractive to your customer.
就企业来讲,要去花更多的精力去寻找业务上的创新,而开源可以帮助他们的就是在非竞争优势这块,省心省力,换个角度讲,可以和其它公司共担开销和风险。比如独自开发或者高价购买都划算的多。
软件开发的经济范式
Perens 给出了四个分类:
- 零售模式
- 内部、协约
- 在没有开源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协作的努力。
- 开源
归来的原则:
- 如何分配开发成本
- 如何分配失败的风险
- 在资助软件开发方面的效率而不是流程方面的开销。
- 公司之外的人被排除在使用该软件之外的程度。
在花了很大篇幅的分析之后,Perens给出了如下的一个总结表格:(建议各位看官不要跳过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范式 | 效率 | 失败率 | 分发开销 | 分担风险 | 保护客户差异化 | 保护供应商差异化 | 需要营销的规模 |
---|---|---|---|---|---|---|---|
零售 | 少于10% | 50% | 稍后,有时在开始销售之后 | 不能 | 不能 | 是的 | 大众市场10万以上,专业市场较少。 |
内部、协约 | 60%~80% | 50% | 不能 | 不能 | 是的 | 或许 | 1 |
在没有开源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协作的努力。 | 60%~80% | 或许到90%,不能接受更高的风险了。 | 是的 | 是的 | 或许 | 或许 | 5或者更高 |
开源 | 60% ~ 100% | 50% | 尽早、在开发之时。 | 是的 | 不能 | 不能 | 5 或者更高 |
谁在贡献开源?以及他们是如何资助开源项目的
在当时的情形下,Perens给出了如下几个分类:
- 志愿者
- Linux 发行版厂商
- 公司基于某单一的开源项目作为他们的产品
- 硬件供应商
- 最终用户业务及其承包商
- 服务业务的公司
- 政府
- 学术和科学研究
并总结为如下表格:
类型 | 实例 | 开源和业务是否冲突 | 优势保护机制 | 资助来源 | 商业效果 |
---|---|---|---|---|---|
志愿者 | Bruce Perens从1993年到1998 | 否 | 不需要,没必要 | 贡献自己的时间 | 非商业激励 |
学术贡献者 | 大学研究项目 | 否 | 政府,慈善捐赠 | 付费用于研究,不是最终结果。 | 是 |
Linux发行版 | 红帽 | 是 | 品牌、认证、 | Per-box or seat sales to IT cost-centers. | 尚不确定 |
公司基于某单一的开源项目作为他们的产品 | MySQL,Trolltech,Sleepycat Software | 否 | 双许可协议 | Per-box or seat sales to IT cost-centers. | 是 |
开源核心,增值部分封闭 | Sendmail | 否 | 竞争优势的产品封闭 | 专有软件售卖 | 不确定 |
硬件供应商 | IBM、HP | 否 | 硬件无法被复制,但是软件免费 | 硬件卖钱 | 是 |
最终用户业务 | eBay | 否 | 软件运行数据中心, | 公司的IT开销 | 是的,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费用 |
开源会自我持续吗?
当然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任何按照零售思路的人担心。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开源这样的模式!用来分担费用和风险,那些基础设施是非常重大的一个资产。更何况还有一个永恒的道理:软件制造商并非是金主,顾客才是。
开源的经济驱动力是什么?
开源作为软件,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率,但是相比商业软件更加的节省、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控制。所节省的那部分钱,可以用来干更重要的事情。
开源对于软件生产者又意味着什么?
Perens 在这里特别强调软件生产者和软件供应商的区别,顾名思义,即是那些使用软件的公司,需要自己花钱用于软件开发的。必须拥抱开源,这是最为经济的做法。
搭便车者怎么办?
这大概是人类忿忿不平的最大,搭便车在任何经济形式中都存在,不单单是开源。但是话说回来,搭便车意味着项目所解决的问题有人感兴趣。只要它上车了,那么不再车上干点什么,损失可大了去了。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搭便车的。
进一步研究
经济学家们对于开源感兴趣的是开源其中的一个特性:“公共产品”。
是的,没错,十几年过去了,陆续有经济学家发表的论文和书籍表明,开源确实是被当做公共产品来对待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开源之道撰写的书评:开源书籍推荐 ————《路与桥——现代世界数字基础设施那些隐藏的劳动》。
以当下的开源态势来审视这篇论文
“事后诸葛亮”是最好当的,因为大凡智力正常之人都可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因为没有经历过选择、判断、以及决策的困扰,所以可以很轻松的谈论已经发生的事情。
- 微软面对的是一个十多年来从来没有遭遇的竞争对手:一群愿意放弃自己产品成果直接收益的程序员!
微软从2014年开始全面拥抱开源,并在2018年以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开源代码社交托管平台GitHub。Azure 上运行着超过半数的Linux操作系统,以及开源形成的软件栈。
你无法去比较开源和某个公司,开源是一整个产业。
A free-rider using Open Source does not diminish a market or use any scarce resource.
只有那些希望开源征服韭菜的世界,然后收割的独裁者思维才会担心搭便车。长远考虑开源项目的贡献者,社会都给予了足够的回报。
- Open Source will be a difficult product to monetize.
把开源软件当做产品卖,确实会面临非常大的问题。没有人愿意为免费掏腰包,这是人之天性,除非你本身是公益性的。
- Those companies need a great deal of cost-center, non-differentiating software. They are willing to invest in its creation through the Open Source paradigm because it allows them to spend less on their cost centers by distributing the cost and risk among many collaborators, and makes more efficient use of their software dollar than the retail paradigm.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拥抱开源,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成功的公司:Google、Facebook、Netflix、Linkedin、Twitter等,都明确的践行了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