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落地与冲突解决 —— COSCon'22 开源文化主题

「开源之道」·适兕非常荣幸的能够出品COSCon'22「开源·文化」分论坛,随着开源被主流的接受,越来越多的公司、个人参与进来,大家也开始寻找集体行动的逻辑最为根本的内容:文化的重要性。这么看来,关注文化的重要作用仍然是站在前沿,关注未来动态的先行者与布道者。

Mon Jul 11, 2022 | 23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5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适兕 |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 《论语》

如何反观自身的文化

当我们去动物园游玩,或者是迪斯尼环球影城玩耍,亦或是在农家乐睡土炕,都是一种体验和平日里不同的方式,开源世界里日常和生活于其中的人所思所行[1],并不是大多数人的日常,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讲,大多数从业人员还是在封闭的、有限的区域环境中所言所行。“只缘身在此山中”,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言行浑然不知,而对于和自己有着巨大反差的开源文化,则表现的更多的新奇,能够有机会体验一把,会感觉良好。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不能在开源的世界里生活和工作过,就无法彻底的理解开源,也就是谈不上正确的认识开源。

开源中最为容易接受的部分

开源缘起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当中的源代码能否被所有人获得,也就是说开源的成果之一就是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作为技术的实现,这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即使不去考虑技术的价值中立,人们也很容易的知道这些代码是可以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的:驱动一台计算机、搭建一个web服务、存储一些信息、分析自己认为有用的数据…… 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能够解决我们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信息问题为主的技术是最直接有效的被接受的,因为它可以显著的提高人的方便、舒适、省力、省心等,让人从苦力和疲劳中解放出来的技术。

但是,这是一个舍本逐末的接受,也就是说开源真正强大的地方,并不是它最终的产出,其最强大的地方是其对与数字知识财产的全新分配方式[2],开源所解决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以及对于现代数字化世界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在几十年之后,中国政府将之纳入到国家级的规划中[3]的重要缘由。在此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规划中倡导的并非技术的部分,而是让人难以接受的部分。

本土拥抱开源的文化困境与解决之道

从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乡土中国》[4]到许烺光先生的《美国人与中国人》[5],都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本土文化发展职业共同体的难度,在差序格局之下,是无法发展出软件开源的项目共同体的,一定会将网络的外部性[6]放弃,而回到一个只有熟人的封闭空间,最后由于亲力亲为的人不断减少等问题,项目无法持续。

从知识财产法的角度[7]去思考本土的关于开源许可的掌握和执行,当在人们的观念中普遍存在于一种秩序就是逃避惩罚的时候,那么显然开源的许可对于本土的意义是虚空的,尤其是互惠性许可的倡导与发展,如果不能将之视为一种礼物,那么就无法融于和从项目中受益,因为开源许可的哲学意义在于协作,如果不协作,则永远不会成为开源的一分子,而只是外围的搭便车者。

再就是关于信任,在开源的世界,所建立的信任是现代的法律至上,而很多学者都证明过中国的信任机制更加依赖于政府[8],然而,开源组织与机构的形成,又完全是一个自下而上形成的社会团体[9],政府的作用相对更为弱影响,只需要监管财务的来去,那么如此巨大鸿沟的难题就摆在我们面前,政府将扮演重大的角色,该如何扮演?

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40多年,人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丰裕和线性增长,似乎金钱资本成了大家唯一争取的,而忽略了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本土的IT行业来讲,尽管是赚钱最多的行业之一,但是996、大厂内卷、35岁危机等让人焦虑不安,而这些是与开源世界中所倡导的黑客精神[10]、匠人[11]精神是相去甚远的,在开源世界的工程师应该追求良质[12],要去抵抗成为 KPI 的现代组织人[13],把项目做好、做下去才是首要目标。如此的心理建设和社会氛围,实在是太考验人了。

我们正在寻找和挖掘,旨在让更多的本土工程师认识开源文化,加入到开源的世界,如果你对上面的话题感兴趣,诚邀您提交议题来分享。

COSCON’22 「开源·文化」分论坛征稿范围

  • 本土文化中最适宜开源的部分
  • 本土文化中和开源有冲突的部分,以及解决之道
  • 说明文化对于开源的重要作用
  • 那些能够影响开源走势的软实力部分
  • 开源世界的日常和价值观
  • 以及您认为最值得分享的关于开源文化的内容

更多关于第七届中国开源年会(COSCon’22)的内容,同时也是提交议题的入口,请点击下面图片了解更多。

参考资料

  1. 《开源之迷》,适兕,人民邮电出版社,2022-02
  2. 《开源的成功之路》,Steven Weber,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6
  3. “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 『开源』被首次列入!https://blog.csdn.net/kaiyuanshe/article/details/114909256 ,最后访问时间:2022-08-24
  4. 《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5. 《美国人与中国人》,[美] 许烺光,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11
  6. 《网络社会》,[荷]简·梵·迪克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5
  7. 《窃书为雅罪:中华文化中的知识产权法》,(美)安守廉,法律出版社,2010-11
  8. 《生老病死的生意:文化与中国人寿保险市场的形成》, 陈纯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0
  9. Neither Market nor Hierarchy nor Network: The Emergence of Bazaar Governance,Benoît Demil & Xavier Lecocq,Organization Studies (01708406); 2006, Vol. 27 Issue 10
  10. 《黑客伦理与信息时代的精神》,派卡・海曼(Pekka Himanen),中信出版社,2002-9-1
  11. 《匠人》, [美] 理查德·桑内特,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7
  12. 《禅与摩托车维修的艺术》, 罗伯特•M.波西格 (Robert M.Pirsig),重庆出版社,2011-9-1
  13. 《组织人》,[美] 威廉姆.怀特,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