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一场无限的游戏

常常会听说开源胜利了,其实这是一种不恰当的说法,开源没有胜利,只是在不断的发展下去,我们可以采用一个更为优雅的说法——嵌入,镶嵌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开源根本就不在意成功,而在乎的是一直开源下去,不断的让其所结成的累累硕果服务于人类,在无尽的未来,仍然继续。

Sat Nov 13, 2021 | 32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7 分钟 | 作者: 开源之道 |

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 [美] 詹姆斯·卡斯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

关于有限与无限

游戏是人类重大的发明,也是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形式,从组建社会伊始,便一直在发明、实践着游戏,象棋、足球、乒乓球、马拉松、跳方格、走迷宫、数独……在限定的时间内,按照某种规则,赢得或输掉。这是有限的游戏。

但是,也有一些人将探索宇宙和心灵等机制当作一种游戏:发明飞机、探索太空、望远镜、进化论、计算机、基因工程、神经科学、心理探秘、语言的由来…… 没有规则,没有终点,没有赢家只有参与者,这是无限的游戏。

从Upstream first 讲起:为什么不能将无限变成有限

开源的本质之一:鼓励任何人的基于原项目的分支,那么就产生了无数的开发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和原项目的交互,而是独立发展,这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开源的另外一个本质,即如何解决集体行动的难题,无论是利益,还是权力,亦或者其它诸如信仰、互惠、科学实验,当一个实体(公司、学术机构等)将一个无限的项目,试图转化为自身有限的资源而去尝试,结果可想而知。

Apache SkyWalking 吴晟在每年的Developer Summit 上都会说,没有下一个版本的计划,只知道会有下一个版本,类似的说法,还有Linux Kernel 和Git 的创始人Linus,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名远见者,只会将自己脚下的坑填满,其实,这些伟大的工程师,不过是想表达,开源项目是没有终点的,干脆不会去寻找那个没有意义,无法预测的终点,不如关注当下,满足当下的需求。

当一个组织脱离Upstream,而尝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做一个无限的项目的时候,这个决策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其终点的存在。

技术的进化:有限的产品与无限的演进

软件项目是有生命周期的,在业务或硬件架构的变革之后,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软件是无限的,作为信息的载体,软件将伴随着人类,成为人类处理事务,记录事件、沟通的良伴,在进行着无限进化。

这么说并不是说有限不重要,相反,有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又要提及工程,如果一个工程是无限的,那么我们人可能就倒在了实现的路上,我们必须阶段性的来实现现实的局限,比如人既要每天解决消耗的卡路里,也要让劳动产生更多明天的价值。

从工业时代的发展来看,汽车当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基本的已经实现,只是在不断的演化,正如柯尼汉在其畅销的《普林斯顿计算机公开课》所做的比喻一样:“从功能上来说,这几百年来汽车一点都没变。汽车中的引擎通过利用某种燃料来运转,从而驱动汽车移动。驾驶员利用汽车的方向盘来控制汽车。车上的空间分别用来储存燃料、供乘客乘坐和存放货物。然而,从物理层面来说,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汽车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它们的构成材料不同,而且正变得更快、更舒服,和以往相比更加可靠和舒适。”

Linux发布0.1的时候,几乎不能用,但是已经具备了操作系统的大部分功能,30年之后的现在5.15虽然应用在火星上的无人机、云计算的基石和几十亿的智能设备中,但是并没有超越操作系统内核这个范畴,只是支持的硬件类型更多,对上层的业务场景支持也更多。

技术的本质就在不断的组合,从一个问题的解决叠加到更多的问题解决,从飞机引擎到基因工程,从关系型数据库到大数据的涌现。

人的局限与优势

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讲,我们人是最大的限制,人会衰老,人会代际更新,然而,人的绝大部分后天所习得的文化、技能、知识并不能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每一代人都需要一次重新学习,所谓的传承也。

但是人是协作的动物,人们会教育、培训、学徒制,以及有了互联网之后的开源运动,让技艺不断的传承和完善,而这样的文化也在不断的让人往更强的方向发展。

开源无疑是人类文化在进化了几百万年之后的一个选择,有效利用科学的成果,如果将信息能够完整的呈现,那么人就会少犯很多错误,开源是人类的优势,更是进化的结果。

非零和游戏:博弈论视角

人并不是天生就合作的,这点区别于蚂蚁、蜜蜂等分工严密的动物,人是需要讲究条件的,类似于相互梳毛、抓虱子的互惠,一旦扩展到群体,则这个事情更加是互利互惠。乃至聪明的数学家发展出来专门针对合作与背叛的理论:博弈论。

最著名的莫过于囚徒困境,也就是说在一次博弈,在不知道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背叛,因为这是对自己最有可能的获益,但是在多次博弈,采用针锋相对策略即如果对方背叛,则在下次采用报复的方式博弈的话,结局是大家都会选择合作,因为合作获益最大。

开源最大的魅力在于信息完整的情况下,给予了参与者的选择,如果一位富有匠人精神的开发者,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将一个项目以开源的方式去满足尽可能多的场景,那么后来的参与者以理性的角度掌握博弈的情况之下,选择参与并亲力亲为是符合人之常情的,而且会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当然,这里还需要一个伟大的制约,那就是GPL的许可,保证所有人的义务,而不是被某个人侵占为己有。

地理边界与元宇宙

开源的协作是基于互联网的文本协作,也就是说,互联网以及基于互联网的万维网都是开源的基石,这样可以突破地理界限和时间区间,让有限的协作演化成无限的协作。

我们可以认为网络空间(cyberspace)是一种人类所创造的无限空间,它很难被规定出边界,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悖论:一旦被界定,就再也不能称之为互联网了。即使有再大的用户群体,如社交巨头Meta、腾讯,但是仍然仅仅是诺大的一处空间,是一处有限的网络的,比如微信公众号,尽管它让一切变得可控,但是这是一个失去了www很多关键特性的单一空间。

元宇宙从哲学意义上,是人的能力延伸,是一种漫威动漫中的X教授利用神经能量寻找变种人的现实实现,是物理世界的拓展,并且可以按照大脑的塑造而变更自己的形象。

开源,是无限的一个必然行为,同时也在让无限更为可能,不断拓展现实的边界。

企业的性质:走向何处?

制度经济学奠基人罗纳德·科斯发表了那篇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阐明了人们为什么会组织和设立企业来去实现目的,主要是考虑的交易成本。如果一家公司的交易成本过高,人们就会放弃企业的经营思路,转而到其它的形式。

市场会有起伏,人会有来去,技术会有发展,产品和服务会随着消费者取向与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需要一些持久性的东西来凝聚我们。这些东西要能经受住变化与危机的考验。为了让我们玩好无限游戏,我们的事业必须是经得起考验的、有适应力的、永恒的。

———— [英] 西蒙·斯涅克 《The Infinite Game》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企业的经营项也在变化,微软可以从视Linux为癌症转头而爱开源,云计算中运行的Linux超过85%;关系型数据库巨头Oracle曾经称霸天下,今天也不得不面对众多的数据而不断下滑,开源的关系和非关系已经超越闭源;畅游万维网的浏览器,被微软绑定的IE曾经份额占据80%以上,如今也丢弃转而拥抱开源的Chromium,和Google 共同分担……

企业更加注重的服务客户,寻求利益,无限的思维才是长存的奥秘,开源恰在其中。

开源无限,一场可以永远玩下去的游戏

人类的合作,是一直都在进化着,翻开过去的历史,我们总是可以看到侵略、杀戮、战争、抢夺等等基于认为有限的资源的零和游戏,然而,进步的基础是合作,从狩猎到农业再到工业,人类的分工越发精细,甚至到全球化时代,再也没有一个政治实体可以实现全部到能力:从制造到信息,再到量子计算和教育。

开源的出现,毫无疑问是无限的进步力量所发展演化而来,其中的参与者和领导者,没有人想过胜利,而只有一个念头,让项目和共同体可以无限的走下去,从GNU到Linux,再到Apache和Python,以及新近的Kubernetes及其围绕在其周围的Landscape。

文化长存,合作没有边界,开源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