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不是什么?
Thu Oct 31, 2019 | 30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6 分钟 | |
开源之道导读
在开源之道图书共读2019年9月份的书籍:开放源代码是如何吞噬软件的,该书的作者也是本文的作者 ———— Gordon Haff。2019年开源在中国是前所未有的受到关注,从政府到企业到民间,人人谈开源。这样的现象,开源之道看到是非常之高兴的,但是也有一些忧虑,那就是借名而已,绝大多数并不是在搞开源,而是打着开源的旗号,做着传统意义上的事情。所以 ————
想要理清开源是什么?先要厘清开源不是什么,名正言顺是句中国的古代成语,概念本身的理解非常之重要。
大部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是进化的副产品。 ———— 爱德华.威尔逊 《缤纷的生命》
文章正文
让我们将视野回到开源的萌芽时期,源代码可用是开源软件定义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来自 Apache web服务项目的创始人之一 Brian Behlendorf 是非常坚定的拥护:“源代码可用软件”这个释义的。
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范畴是关于用户的权益,这也是Richard Stallman在 GNU宣言和公共通用许可证(GPL)中特别强调的“free software”的重要部分,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free这里更多的是指自由,而不是价格上的免费。为此人们曾经吵了很久,直到克里斯汀·彼得森(Christine Peterson)后来提出了“开源”一词作为替代方案,从而避免了这两种free
含义之间经常出现的混淆。而开源被历史和大众所接受,一直延用至今,并且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和认可。
作为好奇的人类,在追溯开源的意义是,总会提到上述这段历史背景,而它反过来又会影响着当下的人们的思考。但是笔者想在这里和大家说明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过分在意,尤其不要被其所限制。
新时代有新时代的内涵,基于如此的考量,笔者想从另外的角度带领大家,尝试回答开源不是什么,即使不能回答这个艰难的问题,至少笔者希望能够表达出开源的重心不是什么。
开源并不止于许可证
许可证作为法律概念,是开放源代码之所以成为可能的基石,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近来发生了一些许可证方面的争论,但是它从来都不是大家所关心的真正主题。无论是copyleft
的GPL之类的强许可证,还是Apache、BSD、MIT 之类的宽松许可证,大家基本上都对它们有一个普遍的认知,尽管从法律的角度讲,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好处和争议。
在开源如此盛行的当下,人们绝大多数在开源项目的时候会选择较为宽松的许可证。相对于各式各样的许可证,大家对于开放源代码促进会所定义的OSD有着广泛的共识,所谓的新的许可证基本上很难获得认可。
所谓的OSD,即是由开放源代码促进会所维护的一组由大家所公认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的事实标准。核心原则包括:自由的重新分发、提供获取源代码的方法、允许修改、且不能禁止谁可以使用该软件以及出于什么目的使用该软件。
开源不应是“挂羊头,卖狗肉”
名字很重要。
说起名字,开源之道的缘起就是因为适兕写的第一篇文章:为开源正名,时间是16年11月16日,为开源我已经整整一个人奋斗了三年了。
开源收到用户的青睐是不是无中生有的,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软件,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进行修改,当然用户也可以去购买那些由开源代码所打包成的商业产品,而且同样可获得企业生产部署的方式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很大一部分用户也将开源软件的上游社区项目视为创新的绝佳方式。
换句话说,“开源”所带来的均是满满的正能量。
我们在前面也提及,开放源代码是有着其自身的定义的。因此,作为软件供应商不能说给自己的软件贴上“许可证”之类的标签就称之为开源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欺骗,当然了,这没有人能去强制这些人不要去做,但是不免有人会站出来揭露。打着开源的旗号,而行专有软件之实的行为,其实并不能够带来任何开源的优势。
开源并非是查阅代码
能够自由的获取代码并进行查看,这是开放源代码的初衷和出发点,但是查阅代码并非是人们真正感兴趣的地方。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些人或机构撰写了一些代码,然后以某种开源许可证的方式将之发布到公开的代码仓库,并向大家宣布了。是不是这样的场景非常的普遍?真是有点无聊。开放源代码的真正意义在于代码能够做的事情,人们是可以fork的,并实际的使用它。如果你只是发布了一场会,在传统媒体上写了几篇软文的话,而并没有去邀请开发者、工程师来参与,以及围绕代码库和项目打造友好的共同体的话,这样的开源毫无意义。
另外,即使有人过来查看了下代码,没有后续的进展,那也岂不是白费功夫?
开源并非什么商业模式
或许看官经常会听到诸如“开源商业模式”之类的,我对这样的说法是不敢苟同的,不以为有这么回事。
当然要想彻底撇清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需要费点功夫的,因为我不能彻底否定开源和商业没有关系,或者说开源不会对商业模式有所影响。当然,关系是有,但也就那么点关系。但是最最值得要指出的是,开源源代码最为反对的是在购买/交易的过程中,对于软件本身的访问进行的限制。
当然,还有用户可以参与到上游共同体项目,这在专有软件是不存在这样的机会的。举例来说,一家公司可以和竞争对手合作撰写都在使用的基础设施软件,当然,在自己的业务领域,可以自行添加独特的内容,而且还可根据自身需要,是否将这些内容保密。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将开源作为商业模式是一种曲解,或者根本就是无中生有。开放源代码只是为公司的持续性和差异化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考方式而已。
开源是….
伴随着开放源代码在软件领域的崛起,成为该领域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必要对开源进行一些个正名。
开放源代码保留了用户最大的自由,并且为用户保留了战略上的灵活性,这是专有软件供应商在信息锁定方面想方设法剥夺用户的内容。开放源代码在这方面可谓是行最大的善,是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在协作开发软件方面,开源也已成为最为理想的模式。
企业或者其它机构如果想利用开源的协作模式,应该去积极真心的拥抱它,而不是做一些表面功夫,甚至是带有欺诈性质的。
如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商业机构,业务模式上的创建与执行是不是充满了挑战?但是是肯定的,话说回来,即使没有开源,这些挑战也是存在的,更何况云计算大厂使的软件行业的难度是前所未有的增加,其实,归根结底,构建可持续的软件业务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开放源代码软件正在成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石,软件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样的情况为开源本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也即将开辟新的可能性。
以上内容来自:Gordon Haff 和 Spender Krum 在IBM Think2019 大会上探讨,请欣赏视频:
关于作者
Gordon Haff 目前在红帽担任技术布道师,他常常在各种技术场合下做演讲,当然也是很多线上媒体(Enterprisers Projec 、Opensource.com、 connections、TechTarget)的作者,他也经营着自己的播客———— CloudyChat,有很多的相关专家出没。在加入Red Hat之前,Gordon撰写了数百篇研究笔记,并在《纽约时报》等出版物中被广泛引用,涉及广泛的IT主题,并为客户提供产品和营销策略方面的建议。Gordon 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和达特茅斯大学的工程学学位,以及康奈尔大学约翰逊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本文由作者Gordon Haff 发表在Opensource.com上:What open source is not。开源之道精心翻译共享。本文在Creative Commons BY-SA 4.0许可证下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