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开源,需要跨越那些鸿沟? ————《Open Life —— 有关开源的哲学》读后感

你会对一件事物产生思考吗?为什么只有人类统治世界?人该如何去平等?货币为什么会让人迷失?宗教的本质是做什么的?技术可以糊口,但是为谁服务了?你能对一件事情直达本质吗?科学和人类的右脑、模因将如何对宇宙产生影响?为什么Open的力量会是历史的终结?

Wed Jan 8, 2020 | 3800 Words | 大约需要阅读 8 分钟 | |

开源之道点评

多样性,这是文化演进的方式,以开源的方式来处理事情,甚至作为一种人生哲学,也是很大一部分人的选择,而且这个大门正如它自身所表达的,对于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但是,拥抱开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人类所有的文明一样,是需要学习的,如果不是从小接受,那么就不得不面临一次心智革命,毫无疑问,这是极具挑战的事情,正如商业上跨越鸿沟,如何让开源能够被大众接受,需要做些什么?

1. “单位”组织思维需要适当的变更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3000年的农耕社会,具有超稳定的村庄结构,所谓的”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是也。后来在现代化的经济强国冲击之下,不得不进行改造,甚至有过激进的路线,那就是按照人为的规定进行身份验证。

你哪个单位的?

这也体现在很多场合下,甚至自我介绍:我来自哪家公司,我叫什么?

这样的一种现象,已经内化为绝大多数人的日常行为。而更正常的做法是:

我是谁!

想要理解和融入开源,去”单位“化或者是觉醒是一个必须的,否则以下内容将无法思考。

In the Open Source community, everybody is openly what they are themselves.

2. 他人受益,你并不受伤

Linus 在 TED 上接受安德森采访的时候,有如下一段对话:

A: 看到Google 利用Android 赚取了上亿美元,有没有惹毛你?

L: 没有,相反我非常的高兴,有那么多人受益。

你为什么会感受到不公平?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心理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当你创造或生产的东西,被他人无偿使用,哪怕是你没有任何的损失,你仍然觉得气不打一处来。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 语言上的积极因素

没有人愿意被抨击、辱骂、甚至是语言暴力,也就是说,当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开源项目时,请做一个文明人,只要是能够吸引到你的项目,无论质量如何,出发点是什么,都是值得尊敬的,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尽量帮助它成长,如果发现了什么疑问,请确认并搜集证据,尤其是对项目的健康度进行评估,如果是价值观的不同,那么可以找相应的平台进行辩论。或者干脆远离。

在语言上要尽可能的保持积极,以阳光发展的态度看待项目的进展,以及沟通。其实用一个名词总结这个坎,那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也是可以习得的技能!当你掌握了这项无敌的技能之后,积极的对待他人和开源共同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 培养世界思维/互联网的想象力

人类的多样性也包含着个体的多样性;这些同样须被社会学的想象力所把握和理解。在此想象中,1850年的婆罗门与伊利诺伊州的拓荒者站在一起;18世纪的英国绅士和澳大利亚土著人比肩而立,同时在场的,还有一百年前的中国农民,当代玻利维亚的政治家,法国的封建骑士,参加1914年绝食抗议的英国女权运动者与一位好莱坞新星和古罗马贵族。写到“人类”,就不能不写到这些男男女女——既有不凡如歌德,也有平凡如邻家女孩。

​ —— C.赖特·米尔斯

互联网几乎将链接了地球上所有的人,跨越了空间,而聚焦于开源的人,总是可以在这个大的空间中,形成共同体,对技术的实现有着类似的见解、对于分享有着几乎相同的思考、围绕一个问题可以喋喋不休的讨论不止。

如果难以想象,不妨看看历年春节的火车站、旅游景区,然后适当的推理一下,再去GitHub看下开发者的从业人员。要知道,就是这些人创造了人类文明。

关于开源,应以《枢纽》的作者施展先生的话为钢:

中国必须在世界中,实现其自身!

即使中国占比世界人口很大的比例,但依然只是部分,部分总是有缺陷的。而互联网恰是可以帮助我们拉近这个距离,让独特的你找到臭味相投的人成为可能,当然仅仅是开放源代码这一个方面为切入点。

5. 理解共同体的意义

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大的社会组织。除它之外,其他社会组织则包括共同体(城市、乡镇、街坊邻里、高度独立的群体),正式组织(企业、教会、学校)、社群(家庭、朋友、团队)和人际关系(志明与春娇、父与子、店主与批发商)。

​ ———— Joel Charon 《Ten Questions: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在开源的世界,基于互联网的协作方式,将全世界的任何角落的人都可视为可能的合作者,这有违于人们日常所见识的组织:同学、公司、政府、物业、居委会、足球俱乐部、饭店等等有形,甚或历史悠久的团体。

而每一个项目都是这样的一个共同体来进行协作完成的,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共识来达成决策,最终交付的就是 Apache web服务、linux 内核、Python编程语言等软件项目。

开源共同体不是子无须有的,也不是一众乌合之众,他们是具备人类社会完整的属性的共同体!不过,吊诡之处在于,你只有参与到这个共同体当中,才能感受到它。

6. 展现势力很重要

无论你是否承认,完全的扁平的世界只能存在于幻想当中的,也就是说,你的天赋和才华以及抱负是需要在社会中方能得以发挥和得到承认,进而让你寻找到意义,在追求生存、理想、享受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尽管互联网将我们的世界已经打破了不少的藩篱,但是技术巨头仍然可以将人才隐藏在巨大的商业品牌之后,尤其是在开源获得资本和巨头的青睐之后,个人在这个软件的大潮中,实在是微不足道。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你需要充分的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到互联网这个还算民主的地方,在代码托管、社交平台、博客、邮件列表、知识问答、搜索引擎等等技术手段能够找到你。

不要让别人去挖掘你,而是让开源将你推倒别人眼前。

总结

文化是非常奇妙的,价值观也非常的神奇,而这也是塑造共同体的必需元素,当你拥有了、认知到了、实践中,又会重新获得,在反过来进行作用。开源说到底,仍然是由人组成的共同体,这些人进而为了软件项目进行积极的协作,基于互联网这个相对扁平的平台。以人为本!

开源之道2019图书共读历史书评

过去十一个月的导读与书评:

开源之道图书共读短评

文化、思想、社会规范,均是影响和左右人思维和决策的,开放和开放源代码究竟对于自己的益处权衡是怎么样的?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者?恐怕是本书要告诉每一位读者的。

———— 适兕 开源之道图书共读发起人

内容提要及作者介绍

开源是什么?作为软件从业者,该如何理解其带来的工程现象、围绕开源的商业现象、围绕协作过程的文化现象?如果你不是一名专业的学者,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工程师,又该如何解释这些?言语不需要太多的专业词汇,就是将自己的知识和思考,稍微的修饰一下,说出来就好了。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思考

农民种田到酿酒,再到石油危机,然后聊到经济与供需关系。也就是常人应该了解的经济学常识,进而聊到了Linux和开源。

第二部分: 从Linux 和开源世界所学到的

Linux 的成绩斐然,进而谈到黑客伦理,以及其合理性,开源共同体并非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具有匠人精神的人的集合。强烈推荐这部分的内容,对于一上来就谈开源的历史之类的说教,这部分的内容简直是人间良知,从工程师最直观的感受来说明开源共同体、开源项目的内在机理:价值观、决策方式、工程至上等等

第三部分:商业模式

服务、订阅模式、软件的信息黏性、相关的知识、产生的社会价值、Open Core、SaaS 服务、不同的许可模式…..开源项目是可以有着不错的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在任何领域都是非常之难的,这和世界非常的相像。

除了成功的案例之外,作者还列举了失败的典型:模仿商业软件授权、滥用慈悲心肠、

第四部分:开放的哲学

软件项目之外的开放所带来的神奇效果,文学翻译、开放数据、寻找黄金、知识协作(wikipedia)、教科书、厨艺、音乐与艺术,你还能想到什么可以以开放源代码的方式来完成?

关于作者

Henrik Ingo 的经历是个迷,这也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普通的开源共同体中的一员而已,尽管以开源为职业,也撰写了很多的博客,以及我们所读的书籍——《开放人生:开放源代码的哲学》,但是我们对于他也只认识其开源的这一面,这已经足够。他被国内所认识,应该是他被开源社理事长刘天栋所经常介绍的观点,即如下图所示的内容:

出自于其著名的分析文章:How to grow your open source project 10x and revenues 5x

对比了很多个开源项目之后,得出如下表格所示的结论:

基金会独立供应商个人项目
超大型
超过1000位开发者
每天有超过100+的提交量
Linux, KDE, Apache, Eclipse, Perl+CPAN, Mozilla+Addons, Gnome, Drupal
大型项目

20~200位开发者
50~100的提交
GCC, Python, SambaMySQL, Qt, OpenOffice, Mono, JBossPHP+PEAR
中等水平GIMPSubversion, GhostScript, WordpressphpMyAdmin
没有获得数据Xorg, GNU system toolsOpenJDK

不过我们可以简短介绍一下作者的阅历,在1995年作者就开始使用IRC、email,1996年开始接触Linux,一发不可收拾,在2001年开始构思本书的写作,当时是在一家叫做Tieturi Henrik 的培训学校教授互联网和编程相关,2008年1月加盟 MySQL AB 公司,不久之后这家公司被Sun 收购之后,他直接辞职并帮助创建了Mariadb,2013年,他加盟MongoDB,担任解决方案架构师和性能工程师。

Open 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 ———— 适兕,开源之道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