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默顿指出社会学的研究不能限于研究显性功能,也就是那些大家似乎都可以看得见的现象,某个开源项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能够节省成本,而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发现和探讨不为目标制定者和执行者所发觉,而事实上已产生结果或客观效果的潜功能,即研究社会行为的非预期的后果[3]。读书会并非看起来仅仅只有读书那么的简单,加上开源就更加的令人着迷不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万千种,但是基于使用同一个物体和产品而结成的群体,无疑是现代商业化的成果,而使用开源项目,乃至是使用开源项目完成自己的业务的个人或组织,成为开源共同体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需要刻意为止的,当然,千规律万规律,需求是所有一切做事的基础。本文尝试使用社会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考察,当然要加上一些信息技术行业的技术术语来宏观的看待,这样至少可以把开源项目共同体的基本要素给梳理清楚。为接下来的成功的开源项目共同体和失败的考察做一个理论上和方向上的铺垫。按照武志红的说法,本土的文化是不喜欢开放性的以及充满不确定性的,整个机制仍然没有走出控制、控制、控制这个路线,本文的主要内容其实不是分析成熟的开源项目共同体的一些角色的,而是想试图引出本土那种无所适从的尴尬,能够将分裂统一的精英们可能不算在内。想要知道开源世界发生的一切是否能够量化吗?或者说开源的艺术是否要在数字化转型中变成一门科学?最后只能考察人性了?这个可能是过于理想化的想法,但是谁说不可以了呢?至少现在业内的人们已经开启了开源世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开源共同体的社会手段来达成这一目标,来到了家门口,要不要参加?本文并没有多大野心,试图将人们几十年来已经叫的颇为顺口的名词给更换掉,确切地说,是希望通过引入社会学的常见翻译,来将开源的核心所在给表述清楚,那些开发者们不然就无法被集体所认识,那么就很可能就会被一直蒙在鼓里,以为是纯粹技术的力量,而放弃了思考人类社会的协作艺术。来自Apache DolphinSchedule (孵化)的代立冬发起了议题:`Apache项目对开发者有天然的吸引力,而运营人员为何要参与开源社区?没想明白,也不知道运营人员的诉求是什么?` 然后引发了一阵的讨论,由于WeChat的封闭性,故在此特别整理一番。